当前位置:首页 > 法定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之一甲胺中毒

文章栏目:职业病目录 来源:职业病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一甲胺(methylamine,CH3NH2)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比重为空气的1.07倍。易燃、易爆、有强烈刺激性氨样臭味。碱性程度较氨强。一般加压成液体贮存或运输。一甲胺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及皮肤吸收,在体内转化成二甲胺或氧化生成甲酸,二甲胺对人体的毒作用类似一甲胺,且作用更强。一甲胺对眼、皮肤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机体全身有拟交感神经作用。

症状体征:

眼、上呼吸道刺激及灼伤:可有流泪、畏光、眼痛、流涕、呛咳、咳痰、咽痛、声嘶、胸闷、胸部紧束感等。检查可见咽充血、悬雍垂水肿、眼睑痉挛、肿胀、结膜充血水肿及角膜上皮受损或溃疡等。极高浓度吸入时可引起声门痉挛、喉头水肿,甚至窒息死亡。

呼吸系统损害:呛咳、咳痰为首发症状,并可有胸闷、气急、烦躁不安及呼吸困难等。重者出现喉头水肿、肺水肿,甚至ARDS等。

可并发气胸、肺不张、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猝死等。

皮肤灼伤

一甲胺急性中毒常伴有皮肤灼伤,且发生率甚高。一般呈Ⅰ°~Ⅱ°灼伤,少数为Ⅱ°灼伤。曾有报道,一例一甲胺导致皮肤灼伤面积达20%的患者,入院时症状并不严重。皮肤灼伤创面未及时清洗,36 h后呼吸困难加重,两肺布满湿啰音,出现低氧血症,经抢救无效死亡。提示对有较大面积皮肤灼伤病人,应警惕一甲胺可经皮肤吸收加重全身中毒。

诊断检查:

1. 诊断原则

根据确切的一甲胺职业接触史、急性呼吸系统损害的典型临床表现、胸部x线表现、结合血气分析等其他检查结果,参考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2 刺激反应

接触后出现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3 诊断及分级标准

3.1 轻度中毒

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眼结膜、咽部充血、水肿;出现一度至二度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喉水肿;胸部X统表现符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3.2 中度中毒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a)出现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喉水肿;

b)胸部X线表现符合急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

中度中毒血气分析常伴轻度至中度低氧血症。

3.3 重度中毒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a)由于严重喉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导致窒息;

b)胸部X线表现符合肺泡性肺水肿;

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d)猝死;

e)并发严重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或肺不张等;重度中毒血气分析常伴有重度低氧血症。

3.4 眼或皮肤灼伤

轻、中、重度急性中毒均可伴有眼或皮肤灼伤,其诊断分级参照GBZ54《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或GBZ51《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处理原则

1 治疗原则

1.1 现场处理。立即脱离现场移至上风向地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并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衣服或皮肤,眼冲洗时间至少10min。刺激反应者需卧床休息,一般严密观察48h,并给予必要的检查及处理。

1.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予药物雾化吸入、支气管解痉剂、去泡沫剂(如10%二甲基硅油)。必要时应早期做气管切开。注意体位引流,鼓励患者咯出坏死粘膜组织。[FS:PAGE]

1.3 合理氧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法,吸入氧浓度(FiO2)不宜超过60%。伴有急性二氧化碳潴留时,在积极改善通气的同时,给予调节吸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SaO2)大于90%;若需吸入高浓度氧,可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PEEP压力小于0.49kpa(5cmH2O)。

1.4 尽早、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中、重度中毒可联合应用莨宕碱类药物。

1.5 病程早期严格限制补液量,控制输液速度,维持尿量大于3OmL/h必要时加用利尿剂,以改善换气功能。纠正酸、碱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1.6 积极防治并发症。

1.7 眼、皮肤灼伤治疗,参照GBZ54或GBZ51。

2 其他处理

轻、中度中毒治疗后经短期休息,健康恢复后可安排原工作;重度中毒应调离原工作,并根据健康恢复情况决定休息或安排工作;如有后遗症者,可参照GB/16180的有关条款处理。

预防及预后:

甲胺类的生产,从原料到成品均属易燃、易爆炸的有毒物质,生产中必须注意安全。虽然生产设备为密闭性,产品直接制成25%~40%水溶液,但在操作中仍应注意防护。在检修设备或产品分析取样时要穿工作服、戴手套、防护镜等。厂房内要有完善的通风设备。甲胺类溶液污染皮肤、眼时,应立即冲洗治疗。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