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检测

干洗行业职业病危害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20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干洗行业也迅速发展,从业人员与日俱增,伴随而来的职业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干洗作业场所干洗剂四氯乙烯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并为今后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06年5月对本市80家干洗店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市80家干洗店,干洗作业人员328名作为接触组,其中男107名,女221名;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5岁;工龄l一20年,平均工龄13年。另选择不接触粉尘、毒物及其他有害作业的本市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0名作为对照组,男126名,女174名;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6岁;工龄l一25年,平均工龄11年。2组性别比、年龄、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检查项目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详细询问职业史、既往史、现病史和自觉症状,并进行常规内科、眼科、神经科、皮肤科检查;以及胸透、心电图和腹部B超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蛋白、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和尿常规检查。

1.3工作场所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检测用溶剂解吸型活性炭采样管,采集干洗店空气中的四氯乙烯,二硫化碳溶剂解吸后进样,经聚乙二醇6 000柱分离,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

1.4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J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工作地点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检测结果对80家干洗店的干洗车间、烘干车间、熨烫车间每一家每一个车间均采集3个样品,四氯乙烯测定值在10.50。809.00 mg/m'之间,最高超标倍数3.05倍,超标样品数合计27个,超标率为3.75%,80家干洗店中其中有3家干洗与熨烫之间只有一屏风相隔,2家干洗同熨烫在一起。见表l。

表l工作场所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检测结果.jpg

2.2 2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接触组肝功能异常、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尿蛋白异常、血清蛋白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2组自觉症状和体征检出率比较除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检出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O.05),其余几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2组超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2组以下几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襄3 2组自觉症状和体征检查结果比较.jpg

3讨论

调查中发现洗衣行业主要应用的干洗剂四氯乙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气味似乙醚,沸点121。C,且性质较稳定,属于一种氯代烯烃化合物。根据动物毒理试验⋯,四氯乙烯的主要毒性为对神经系统和肝、肾脏器的损害;根据人的工业接触经验,国内外报道高浓度接触者(1.57—2.60 g,矗),有疲劳、眩晕、恶心、呕吐、酩酊感,并有肝功能异常、血清蛋白组成改变及男性的某些活性酶增高等【2。5]。本次监测结果表明,干洗车间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在lO.50—809.00 me,/m3之间(国家标准200 IT秽矗以下),96.25%的干洗店空气中的四氯乙烯浓度均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最高超标倍数3.05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长期在四氯乙烯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超标不很严重的作业环境下工作,接触者同样会产生一些早期中毒的表现,即接触组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流泪、齿龈出血、胸闷、皮肤干燥皲裂等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室检查接触组血清蛋白、尿蛋白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四氯乙烯对作业工人的肝脏可能有慢性损害,且对作业工人的肾脏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与以上文献报道相一致。

本次调查显示,洗衣行业作业环境防护设施还比较满意,室内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的超标率并不很高,个别洗衣店高浓度点还是与它的吸风设施质量差,风量小,使用时间较长,机械陈旧有关,择令限期必须更换。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干洗店容积偏小,大量衣物堆积,造成室内空气浑浊,再加上通风设施差,使四氯乙烯有害气体难以逸散。作业时各工序比较,洗衣间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最高,烘干间、熨烫间衣物的加热均可使衣物上的四氯乙烯挥发,造成室内四氯乙烯浓度升高。工人几乎每天都要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的四氯乙烯,故应引起工人的高度重视,在操作时加强个人防护。同时要求职防工作者进一步对洗衣行业的职业人群的健康进行监护,严格按照洗衣行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的要求监督各个干洗店。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