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检测

职业卫生检测空气采样的采集方法有哪些及采样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2-10-25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一、常用采气方法

物质形态 存在状态 采 样 方 法

容器采样法 注射器和采气袋

气体 气态 有泵型采样法 扩散膜采样法,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剂法,

(分子状态) 浸渍滤料法,碳纤维滤料法冷冻浓缩法(冷阱法)

液体 蒸气态 无泵型采样法- 无泵型采样

固体 气溶胶态 滤料采样法, 冲击式吸收管法,多孔玻板吸收管法,分段采样法

(雾、烟、尘)

蒸汽态+气溶胶态 浸渍滤料法,冲击式吸收管法,多孔玻板吸收管法

聚氨酯泡沫塑料法,串连采样法

二、采样前的准备

1、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

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2、采样仪器的准备

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的性能和规格,应符合GB/T 17061要求。

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的空白、采样效率和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

校正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

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样时间的采样,应校正定时装置。

3、采样方式的选择

个体采样

定点区域采样

个体采样是将样品采集头置于作业者呼吸带内,可以用采样动力或不用采样动力(被动扩散)。通常采样仪直接佩带在作业者身上。如采样仪器由检测人员携带,与作业者同行,又称呼吸带跟踪采样(breathing zone sampling)。

定点区域采样是将采样仪固定在车间某一区域。

3、采样方式的选择-个体采样

采样对象的选定

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

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

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

3~5 2

6~10 3

>10 4

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 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

6 5 15~26 8

7~9 6 27~50 9

10~14 7 50~ 11

3、采样方式的选择-定点区域采样

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 个采样点。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 台设置1 个采样点;4~10 台设置2 个采样点;10 台以上,至少设置3 个采样点。

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 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2确定。

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 个采样点。

采样时间和次数

定点区域一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至60 min。最短采样时间不应小于5 min;一次采样时间不足5min时,可在15min内采样3次,每次采集所需空气样品体积的三分之一。

在每个监测点上,每个工作班次(8h)内,可采样2次,每次同时采集2个样品。在整个工作班内浓度变化不大的监测点,可在工作开始1h后的任何时间采样2次,在浓度变化大的监测点,2次采样应在浓度较高时进行,其中1次在浓度最大时进行。

个体采样和定点区域采样的比较

个体采样,采样系统与作业者一起移动,能较好地反应作业者实际接触水平,但对采样动力要求较高,需要能长时间工作、且流量要非常稳定的个体采样仪。因采样泵流量有限或被动扩散能力限制,个体采样不适合于采集空气中浓度非常低的化学物。

定点采样,由于采样系统固定,未考虑作业者的流动性,定点区域采样难以反映作业者的真实接触水平。以往经验表明,定点区域采样结果与个体采样结果并不一致,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联系。但可以应用工时法,记录作业者在每一采样区域的停留时间,可以根据定点区域采样结果,估算作业者接触水平。

4、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例如:

评价劳动者接触毒物状况时,采样点可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操作和活动的场所。如果劳动者的活动范围大,或者没有固定的工作点,或者工作场所内污染发生源多,毒物的浓度较均匀,则可在工作场所内按一定距离均匀设置采样点,采样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可取3-6米。

为了评价工作场所的污染程度,了解毒物的影响范围时,可根据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部位设置采样点,包括工作场所的休息场所、中心控制室、走廊,办公室等。

为了评价卫生防护措施的效果时,可在工作场所内均匀设置采样点,也可在实施防护措施的局部布点,有时还需在毒物的排放口,密闭装置的内外,在防护措施实施前后进行采样测定。

5、采样时段的选择

必须在正常的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

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工作日。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6、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样时间:是指采一次空气样品所需要的持续时间。依据采样目的、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采样方式、采样流量、方法的灵敏度、人力物力安排等情况而不同。

采样频率:是指一定时间内的采样次数。对工作场所而言,一般是指一个工作日内(8h)的采样次数。依据采样目的,有害物产生、逸散或排放的方式(持续性、间断性)而不同。

综合考虑采样时间和频率,工作场所目前常用4种方式:

全天连续一个样品测量,即采样从工作开始至工作结束,采样管只有一个。最好的采样方式是个体采样。

全天连续多个样品测量,在一天内采集多个样品,每一样品的采样时间不一定相同,但采样时间总和应等于作业者1d天工作时间。

部分时间连续多个样品测量,采样与全天连续多个样品测量相同,但采样总时间未达到整个工作日时数。

瞬(短)时多个样品测量,每一样品采样时间都在5min以内。

三、采样效率

采样效率:采样效率是衡量采样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标。指能够被采样仪器采集到的待测物的量,占通过该采样仪器空气中待测物总量的百分数,即:

K=m/M×100%

K:采样效率,%;

m:采样仪器采集到的待测物量,μg;

M:通过采样仪器空气中待测物的总量, μg。

通常一个采样方法的采样效率应在90%以上。

评价方法:

标准气体评价(绝对比较法):精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体,然后用所选用的采样方法采集,测其浓度。比较实测浓度C1和配制浓度Co,则采样效率为:

K=C1/C0×100%

此法评价采样效率虽然比较理想,但由于精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体有一定困难,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实际采集量评价(相对比较法):配制一定浓度的气体,其浓度不一定已知,然后用二个或三个采样管串联起来采样,分别分析各管中的含量,并计算第一管含量占各管总量的百分数,采样效率为:

K=CI/(CI+C2+C3) ×100%

C1、C2、C3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个采样管中测得的污染物的含量。用此法计算采样效率时,要求第二管和第三管的含量与第一管比较是极小的。这样三管含量之和就近似于所配制的气体浓度,用此法所得采样效率应高于90%,否则应串联更多的吸收管采样,以期求得的浓度与所配制的气体浓度更加接近,若采样效率过低则应更换采样管、吸收液或改变抽气速度。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