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丁基吡咯烷-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发表时间:2011-10-31浏览次数: 评论: 分享: 顶: 踩:

标识

中文名: 正丁基吡咯烷; 正丁基四氢吡咯

英文名: n-butylpyrrolidine; 1-butyl-tetrahydropyrrole; 1-butyl-pyrrolidine

CAS号:  767-10-2

RTECS:  UX9800000

分子式: C8-H17-N

理化性质

无色至微黄色液体,呈碱性,有浓氨气味,易燃。分子量125.2。密度0.837g/L。凝固点-75℃。沸点154℃。

危险性

遇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接触机会

侵入途径

可经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

毒理学简介

小鼠经口LD50: 51mg/kg;经皮LD50: 820mg/kg。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本口迅速经皮肤吸收,可透过所有的生物屏障,并迅速代谢形成无毒产物。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时至主要出现呼吸抑制、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皮肤接触液体可引起灼伤。

处理

立即脱离事故现场。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皮肤或眼污染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

对症处理。注意防治中毒性脑病,参见<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

皮肤或眼灼伤时按碱灼伤处理,参见<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治疗>、<化学性眼灼伤的治疗>。

事故案例

国外报道一例急性中毒病例,于面、颈、胸、肩及臂部溅着本品后,立即漱口及洗面,不久即昏迷、抽搐,30分钟后死亡。

国内曾报道急性中毒1例,因盛有16000ml本品的瓶打碎,右腕划破,毒物溅至全身,湿透内衣,即感恶心、口干,5分钟后冲洗伤口,未换衣服及全身冲洗,15分钟后突然呼吸停止,昏迷,即送医院,经急救及对症处理数分钟后呼吸及意识恢复,而上肢及颈部有阵发性抽搐,次日缓解。双臂、臀部、会阴处均有水疱。病程中有发热,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缓及心律不齐,左室高电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肝、肾功能均正常。经利尿、对症及支持治疗,上述病情于1-2周先后恢复。

参考文献

Yoskikawa H, Kawai K.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n-butylpyrrolidine poisoning. 1.Acute and subacute toxicity. Ind Health 1966;4:63~68

 

    

本内容搜集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