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丙内酯-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发表时间:2011-10-31浏览次数: 评论: 分享: 顶: 踩:

标识

中文名:β-丙内酯; 3-羟基丙酸内酯; 羟基丙酸-β-内酯; α-氧杂环丁酮

英文名:β-Propiolactone; 3-Hydroxypropionic acid lactone; 1,3-Propiolactone; Propanelide; 2-oxetanone

RTECS:RR7350000

CAS:57-57-8

分子式:C3-H4-O2

理化性质

无色液体。略有甜味。相对密度1.1460(20/4℃),熔点-33.4℃,沸点162℃,闪点73.88℃,蒸气密度2.5,蒸气压453.2 2Pa(25℃),爆炸下限2.9% 。溶于水(按体积比37%); 能与乙醇、丙酮、乙酮、氯仿混溶,可能与许多极性有机溶剂和类脂类血溶,在水或醇中分解。(储存在5℃玻璃并中稳定,在储存过程中趋向于聚合,在22℃每天聚合0.04% 。

危险性

遇热、明火或氧化剂可燃

接触机会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消毒剂、(水、牛奶)。

侵入途径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

毒理学简介

大鼠吸入LC50: 25 ppm/6H。

高毒。对皮肤和粘膜有强刺激作用。大鼠经口LD50 为50~100mg/kg,中毒动物可迅速出现抽搐、喘息及虚脱; 豚鼠经皮的LD50 <5ml/kg。经静脉染毒,可引起动物肝脏坏死及肾小管损害。

人在空气中含本品蒸气>0.1mg/L下不能耐受。因接触后刺激症状出现迅速,可防止人接触有害的蒸气浓度。

本品在水或生理盐水中水解,可使pH降低到4,引起接触部位组织损害。

本品易水解生成3-羟基丙酸而失活,故在作消毒用时不会致癌,但本品的原形为可疑致癌物(NIOSH),必须避免接触。

表现

皮肤接触液体可引起刺激症状、皮肤起疱、脱发及疤痕形成。40%的水溶液接触20分钟可引起皮肤灼伤。

眼接触液体可引起刺激症状及角膜混浊。

处理

吸入者立即脱离现场。皮肤或眼污染时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或用肥皂和清水冲洗皮肤。

对症处理

皮肤或眼灼伤的处理,参见<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治疗>或<化学性眼灼伤的治疗>。

安全处置

火灾: 雾状水、抗醇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泄漏: 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水,减少蒸发。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标准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

美国ACGIH TLV-TWA 1.5 mg/m3 (0.5 ppm)

美国MSHA STANDARD: SUSPECTED CARCINOGEN

OSHA-cancer suspect agent

澳大利亚: TWA 0.5 ppm (1.5 mg/m3), Carcinogen JAN 1993;

比利时: TWA 0.5 ppm (1.5 mg/m3), Carcinogen JAN 1993;

丹麦: TWA 0.1 ppm (1.5 mg/m3) JAN 1993;

芬兰, Carcinogen JAN 1993;

法国, Carcinogen JAN 1993;

德国, Carcinogen JAN 1993;

荷兰: TWA 0.5 ppm (1.5 mg/m3) JAN 1993;

瑞典, Carcinogen JAN 1993;

瑞士: TWA 0.5 ppm (1.5 mg/m3), Carcinogen JAN 1993;

保加利亚,哥伦比亚,约旦,韩国 参照美国 ACGIH TLV;

新西兰,新加坡,越南 参照美国 ACGIH TLV

 

    

本内容搜集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