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丙醇-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发表时间:2011-10-31浏览次数: 评论: 分享: 顶: 踩:

品名

二氯丙醇; Dichloropropanol

二种同分异构体:1,3-二氯-2-丙醇(1,3-Dichloro-2-propanol; CAS: 96-23-1); 2,3-二氯丙醇(2,3-Dichloropropanol; CAS: 616-23-9)

理化性质

1,3-二氯-2-丙醇为无色液体,气味似醚。分子式C3-H6-Cl2-O。分子量128.99。相对密度1.367(20/4℃)。熔点-4℃。沸点174.3℃。闪点73.89℃。蒸气密度4.45。蒸气压0.133 kPa(1mmHg 28℃)。水中溶解度为12%(20℃); 与乙醇、乙醚和苯混溶。遇热、明火、氧化剂会烧。热分解可产生光气和氯化氢。

接触机会

主要用作环氧氯丙烷的原料及树脂、塑料、硝化纤维和油漆等的溶剂。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1,3-二氯-2-丙醇:佛山电化厂

侵入途径

易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

毒理学简介

2,3-二氯丙醇:大鼠经口 LD50: 90 mg/kg; 吸入 LCLo: 500 ppm/4H; 兔经皮 LD50: 200 mg/kg; 小鼠吸入LC50:为990mg/m^3(187ppm)。

1,3-二氯-2-丙醇:大鼠经口 LD50: 110 mg/kg;  吸入LCLo: 125 ppm/4H;  兔经皮 LD50: 800 uL/kg。

属中等毒类。自呼吸道、皮肤很快吸收。代谢方式尚不清楚。对皮肤、粘膜有强刺激性。吸入后,损害呼吸道和胃肠道,可致咽峡炎、支气管炎; 严重者可致肺水肿,胃粘膜出血。直接接触可损害眼及皮肤。

有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损害毛细血管,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对心、肝、肾等实质性脏器有损害作用。

临床表现

经呼吸道及皮肤吸收中毒后,往往有数小时的潜伏期,浓度越大,潜伏期越短。

吸入高浓度二氯丙醇可立即出现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晕、酒醉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嗜睡、乏力等症状,继之出现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严重病例可有烦躁不安,谵妄,休克或昏迷。

肝、肾损害: 有肝脏肿大,黄疸,肝功异常; 肾脏损害者可有少尿,血尿,蛋白尿。

中毒性心肌损害:心电图检查见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T波低平、倒置,并可兼有S-T段改变。

其他损害: 时有出血倾向,出现紫瘢,亦可发生溶血性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皮肤接触可致接触性皮炎。

实验室检查: 可有一过性肝、肾、心、血液系统等脏器损害指标的异常。

据密切接触史,短时间内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及肝、肾、血液等多系统损害临床特点,参考现场卫生学调查、排除类似疾病、综合分析后予以确诊。

处理

立即脱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吸入量较大者给予吸氧。脱去污染衣物,皮肤污染者用大量清水冲洗。中毒患者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无特效解毒剂。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宜早给氧,早用支气管舒缓剂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渗出。预防发生肺水肿。已发生肺水肿和脑水肿者应积极治疗。

参见<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性肺水肿的治疗>和<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

及早使用保肝、护肾、营养心肌和防止溶血之类药物。如发生肾功能衰竭,应根据指征,选用适宜的透析疗法。

标准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MAC 5 mg/m^3(皮)

危规:GB6.1 类61585。UN NO.2750。IMDG CODE 6069-3页,6.1 类。

参考文献

[1]周仲衡.二氯丙醇急性中毒死亡一例报告.中华卫生杂志 1963; 8:76.

[2]陈志周,主编.急生中毒.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86.

[3]Gossolin RE,et al. Clinical Toxicology of Commercial Products. 5th ed. London: Williams & Wilkins, 1984:177.

 

    

本内容搜集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