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苯二胺-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发表时间:2011-10-31浏览次数: 评论: 分享: 顶: 踩:

标识

中文名:对苯二胺; 1,4-二氨基苯; 4-氨基苯胺; 乌索D; 毛皮元D;

英文名: p-Phenylenediamine; 1,4-Phenylenediamine; 1,4-Diaminobenzene; 4-Aminoaniline; p-benzenediamine; 1,4-benzene diamine; C.I.76060; Ursol D;

CAS:106-50-3

分子式C6-H8-N2。

理化性质

白色至淡红色结晶,遇空气颜色变深。分子量108.14。熔点145~147℃。沸点267℃。闪点155.56℃。蒸气密度3.72。溶于100份冷水; 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加入3% 双氧水颜色变黑,加入5% 三氯化铁变成棕色。遇热、明火可燃。能与氧化剂反应。

接触机会

制备染料,染皮革。有关生产和使用部门可能接触。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苏州染料厂、六合化工一厂

侵入途径

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

毒理学简介

人(男性)经口TDLo: 71 mg/kg。

大鼠经口LD50: 80 mg/kg; 吸入LC50: 920 mg/m3/4H。小鼠LDLo: 100 mg/kg。兔经皮LDLo: 5 gm/kg。

粉尘对呼吸道有致敏作用。经口毒性似苯胺。属中等毒。对苯二胺氧化的中间体对皮肤有致敏作用。小鼠灌胃实验作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有横纹肌裂解,肾和肝组织无改变。在灌胃后24和72小时,血清CPK和醛缩酶明显升高。

人经口MLD为50mg/kg。

临床表现

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和接触过敏性皮炎。

经口急性中毒参见<苯胺>。

国外报道口服中毒的病例,1例发生横纹肌裂解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血液透渗等治疗后好转;另1例尸解呈横纹肌裂解。

美国HSDB引用文献:

+Two patients developed oliguric renal failure following para-phenylenediamine intoxication. The associated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ed vomiting, angioneurotic edema, cyanosis, intravascular hemolysis and methemoglobinemia. Therapeutic dialysis and symptomatic management was followed by complete recovery in one, and death due to septicemia during the oliguric phase in another patient. Renal histology in both cases revealed acute tubular necrosis. [R25]

处理

参见<化学物所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化学物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急性化学物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

标准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

美国ACGIH TLV-TWA 0.1mg/m^3(皮)

美国MSHA: TWA 0.1 mg/m3 (皮肤)

美国OSHA PEL(所有行业): 8H TWA 0.1 mg/m3 (皮肤)

美国NIOSH-IDLH: +25 mg/cu m [R10]

澳大利亚:TWA 0.1 mg/m3; 皮肤.

比利时:TWA 0.1 mg/m3; 皮肤.

丹麦:TWA 0.1 mg/m3; 皮肤.

芬兰:TWA 0.1 mg/m3; STEL 0.3 mg/m3; 皮肤.

法国:TWA 0.1 mg/m3; 皮肤.

德国:TWA 0.1 mg/m3; 皮肤.

荷兰:TWA 0.1 mg/m3; 皮肤.

菲律宾:TWA 0.1 mg/m3; 皮肤.

波兰:TWA 0.1 mg/m3

俄罗斯:STEL 0.05 mg/m3

瑞典:TWA 0.1 mg/m3; STEL 0.3 mg/m3; 皮肤.

瑞士:TWA 0.1 mg/m3; STEL 0.2 mg/m3; 皮肤.

英国:TWA 0.1 mg/m3; 皮肤.

保加利亚,哥伦比亚,约旦,韩国 参照美国 ACGIH TLV.

新西兰,新加坡,越南 参照美国 ACGIH TLV

中国职业病诊断国家标准: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除外)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88-88;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88-88

危规:GB6.1 类61789。原铁规:有机有毒品,84174。UN NO.1673。IMDG CODE 6156页,6.1类。

参考文献

[1] Averbukh Z, et al. Rhabdomylosis and acute renal failure induced by paraphenylenediamine. Hum Toxicol 1989;8(5):345~348

[2] Ashraf W, et al. Systemic paraphenylenediamine(PPD) poisoning: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Hum Exp Toxicol 1994;13(3):167~170

 

 

    

本内容搜集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