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评价

工作环境对劳动者职业健康有哪些影响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一、气候条件的舒适性

人在劳动、学习和休息的时候,感觉舒适与否主要取决于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参数。当室内湿度为50%时,不同劳动条件下的适宜温度为:

坐于办公室脑力劳动:18-24度

坐于工作台旁轻体力劳动:18-23度

站立工作台旁轻体力劳动:17-22度

站立重体力劳动:15-21度

繁重体力劳动:15-20度

当湿度超过70%时,人会感到不舒适,低于30%时,会感到口鼻粘膜干燥,最适宜的湿度是40%-60%。

二、气候条件对人体的影响

1、高温作业――

对人体的影响: 气候条件中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因素是温度。高温环境会引起人的体温升高,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湿度高于体表温度,机体不能再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的方式散热。蒸发散热受气湿、风速或着装的影响,往往不能将体内多余的热及时散发掉,这样就产生蓄热现象。另外,高温作业造成的出汗,使人丢失大量的水分与盐分,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将造成体现酸碱平衡失调及渗透压的变化。另外,高温作业时,由于劳动和散热的需要,体内血液重新分配,大量血液流向工作肌和皮肤,使心脏负担加重。由于体内的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粘度增大,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长期可引起习惯用语肥大。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人,血压有升高的趋势。

预防与治疗: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机体花招机制发生障碍的结果。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主要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全身疲乏,头晕,胸闷等,体温略有升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轻症中暑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5度,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现象,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现象。轻症中暑休息4-5天后可恢复。对于上述中暑现象,将患者寻事移到通风阴凉处,给予食盐清凉饮料,症状较重者,解服解暑片或者藿香正气水等药。有循环衰竭者可静脉滴流葡萄糖盐水。重症中暑应立即降低体温,送医院治疗。

目前公司的高温作业主要集中在锅炉、烘消、维修(夏季室外作业)等岗位。对于产生热源的岗位,可采取强制通风的措施。另外,重要的做好保健措施。高温岗位应合理供给清凉饮料,及时补充因大量出汗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一般每人每天需要补充水3-5L,盐20克左右。高温作业时,能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加,需要补充。高温作业工人应穿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工作服。

2、低温作业――

对人体的影响: 在寒冷季节从事室外及室内无采暖的作业或在有资源设备的低温条件下的作业。低温环境会使人的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内脏和肌肉血液增加,代谢加强,以保持正常体温。如果在低温环境下时间过长,超过了人的能力,体温逐渐降低。当降到30度时出现昏迷,降到26度时,极易出现死亡。预防低温作业重要的是作好采暖保暖工作。工作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度。

三、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1、凡是人所不喜欢或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音,这主要是根据人的主观感觉决定的,人耳对音响的感觉不仅与声压有关,也受频率的影响。同样强度的违章,听来高频声比低频声音响大,即对高频声敏感,对低频声不敏感。工业噪声主要指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一般来说,工业噪声,中高频噪声占比重大,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2、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慢性的。但在强大声级的突然冲击下,可能引起急性损伤。人体除感觉耳鸣外,最主要的表现为听力下降或听力损伤。慢性噪声聋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下降。听力所以不能恢复的主要原因是内耳螺旋器的听毛细胞受噪声作用后,代谢营养发生障碍,导致细胞变性坏死,丧失了听觉功能。突发的急性暴震性耳聋,主要是冲击波导致的耳鼓膜破裂,内耳出血等症状。[

3、噪声的控制标准

(1)、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序号

适用范围

昼间(分贝(A))

夜间(分贝(A))

1

居住、文教机关区域

55

45

2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60

50

3

工业区

65

55

4

交通干道两侧

70

55

 

注: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如排气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分贝,夜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如短促鸣笛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分贝。

(2)、作业场所噪声监测执行《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公司内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A)。现有的生产单位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该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A)。

 

对每天接触噪声不到八小时的工种,根据生产车间的种类和条件,噪声标准可按表1和表2相应放宽:

 

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小时)

允许噪声(分贝(A))

8

85

4

88

2

91

1

94

最高不得超过115(分贝(A))

 

3)、现有生产单位暂时达不到标准的,参照表2

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小时)

允许噪声(分贝(A))

8

90

4

93

2

96

1

99

最高不得超过115(分贝(A))

2

4)、  生产性噪声传播至非噪声作业地点的噪声标准按下表执行:

 

地点名称

允许噪声(分贝(A))

噪声车间办公室

75

非噪声车间办公室

60

会议室

60

计算机室、精密加工室

70

 

4、控制措施: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用无声或低声的设备代替高噪声的设备,比如,加强维修,防止机件因松动而产生的摩擦和撞击,在机件互相撞击处加弹性衬垫以减低冲击性噪声。对工艺允许远离的噪声源,可移置车间外或采取隔声措施。

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用多孔材料帖在墙壁及屋顶表面以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棉,泡沫塑料、棉絮等

――在风道或排气管道处加装消声器。效果较好。

――用一定的材料将声源封闭,常见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结构应严密且有一定质量,以防止引起共振。

 

个人防护:对生产场所的噪声目前还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环境下工作,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常见的有耳塞和耳罩。耳塞对高频部分有明显的衰减作用。耳罩的优点在于没有耳部的堵塞感。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