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评价

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苏州市政府的规划,某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被列为厂房拆迁对象,搬迁后,公司于2008年5 月开始试生产,2009年1月,我们对搬迁后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和主要职业病危害,进行了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结合现场检测结果和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企业相应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更好地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1 内容与方法

1.1 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6]等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

表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jpg

1.2 内容包括项目基本情况、试运行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现场警示标识的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

1.3 方法采取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在生产设备运转正常、满负荷生产条件下进行, 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毒物采样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7](GBZ159- 2004)执行。噪声测量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8]GBZ/T 189.8- 2007 进行。

2 结果

2.1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

2.1.1 基本情况某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是一家创建于1993年的股份制企业,是中国名列前茅的多肽化学品、特殊医药中间体和造纸化学品的专业研究和生产商。为响应苏州市的规划,厂房由原生产基地搬迁到高新区某工业园化工区内,投资额为28 000 万人民币,使用土地面积为85 375.2m2,建筑占地面积27 327m2,搬迁后年产精细化学品产品23 670 吨。

2.1.2 试运行情况2007 年10 月该迁建项目建成,2008 年5月投入试生产,试生产期间生产设施和设备、公用辅助设施和设备运行正常,各项职业病危害控制设施运行正常,卫生防护设施、管理制度运转正常,各方面基本能够满足项目正常生产的需要。

2.1.3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毒物、噪声,生产工艺比较先进,生产设备半机械化,为减少人工投料,生产主要原料从室外储罐区直接经由管道自动加料。车间、仓库、化验室采用机械通风系统进行全室通风,实验室设有通风橱,实验操作在通风柜内进行。在混料和投料口上方设有真空抽风系统,大大减少了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在防噪声方面:公司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厂房设计时合理规划和配置有噪声源的设备,将产生噪声的冷冻机房单独设置,真空泵单独设置在车间外,产生噪声的工序步骤,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整个生产工艺步骤都采用了自动装置,减少人员接触噪声。

2.1.4 个人防护用品方面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给不同的工作岗位员工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接触化学性有毒有害因素的工人配有防毒面具、防毒口罩、手套及眼镜;存在噪声作业的场所,工人配有耳塞。

2.1.5 应急救援措施公司有各项突发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能够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生产车间配置有应急排风系统、火警警报系统、冲身洗眼器、洗眼液、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等。

2.1.6 现场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本项目在产生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均设置了警示标识,在职业病危害部分岗位张贴相应的中文警示标识,标明了该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其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等内容。

2.2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布及检测

2.2.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工人接触情况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有: 噪声、甲苯、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甲酸、乙酸、盐酸、氢氧化钠、难溶性镍化合物。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业点27 个,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人共258人。

2.2.2 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依据相应标准对该企业生产环境中的化学毒物、噪声等进行采样、检测与评价, 27 个职业性有害因素作业点总合格率为100%,共监测样品数为203个,监测样品合格率为100%。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检测结果,见表1。

2.4 职业健康监护企业严格执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明确了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接受健康检查;建立基本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在岗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人健康监护档案的建档率达100%。企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按要求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技术规范》[9]有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尿常规、血常规(必须包括血小板)、肝功能、B超、胸透和心电图等,另按接触职业危害种类增加纯音听力测试、神经系统检查、肺功能等项目。公司试运行一年期间组织健康监护人员258 人,受检率为100%。体检结果:接触苯岗位的员工检查发现3 例血白细胞低于标准,其中有1 人白细胞减少为苯作业禁忌证,占苯接触总人数的6.5%(3/46),其余未检出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3例白细胞减少者都已调离原工作岗位。

3 讨论

3.1 该项目在试运行方面、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现场警示标识的设置、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要求,总体评价该搬迁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采取的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3.2 建议

3.2.1 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规章制度主要包括:①职业卫生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②职业病防治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③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④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制度。⑤建立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制度。⑥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使用管理制度。⑦建立完善设备中反应釜、容器、管道的清洗、保养、维修等操作规程。

3.2.2 企业属于化工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种类多,涉及的化学品种也多,如遇事故泄漏或人员误操作,则极易引起人员灼伤、中毒等事故,对员工的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加强日常职业卫生管理,定期加强对生产设备维护、检修、清洗等,严防跑、冒、滴、漏,同时加强劳保用品的配备,根据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应特别注意设备、管道清洗、维修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

3.2.3 该项目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中虽没有苯,但经对甲苯使用岗位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结果虽在国家允许的接触限值范围内,但有一定的含量,同时健康监护结果显示3 例接触甲苯的员工白细胞减少。所以企业必须了解苯及混苯的危害[10,11],并严把采购关,确保所采购的原辅材料中不含苯。

3.2.4 建立完善职业危害告知制度,企业应将职工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写进工作合同,如果合同中没有则应该有职业危害告知书附在合同中,以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