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氯-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发表时间:2011-10-31浏览次数: 评论: 分享: 顶: 踩:

标识

中文名:丙烯酰氯

英文名:Acrylylchloride; 2-Propenoylchloride

CASRN:814-68-6

RETCS:AT7350000

分子式:C3-H3-Cl-O

理化特性

液体。分子量90.51。沸点75℃。闪点16℃。相对密度1.1136(20/4℃)。溶于氯化物,具腐蚀性。

危险性

易燃性液体,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离子烟雾。

接触机会

用作聚合物的单体和化工生产中间体。

侵入途径

易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

毒理学简介

大鼠吸入LCLo: 25 ppm/4H。小鼠吸入LC50: 92 mg/m3/2H。

大鼠吸入370mg/m^3(100ppm)2小时,出现嗜睡、呼吸困难,解剖见肺水肿; 吸入18.5mg/m^3,5小时,5次,出现眼刺激、呼吸困难、嗜睡,4只大鼠中3只于实验结束后3天死亡,解剖见肺炎; 吸入9.3mg/m^3,6小时,3次,8只大鼠中有1只死亡,尸检见肺膨胀,肺水肿和炎症。吸入3.7mg/m^3,6小时,15次,未见中毒征象,解剖见内脏正常。

表现

急性接触可引起眼、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刺激症状,有流泪、咳嗽、呼吸困难、紫绀、恶心、呕吐等。可出现喉及支气管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眼及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

处理

吸入蒸气,应将患者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呼吸困难者给氧,并急送医院,注意防治化学性肺水肿。

皮肤与眼接触,宜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

安全处置

火灾: 如果装载的槽车着火,隔离半径应为800米,如无法扑救可任其燃完或用雾状水、泡沫灭火。小型火灾可用干粉或CO2灭火。救灾人员宜穿全身防护服,并戴上供氧式面具。

泄漏: 严禁接触,穿戴防护服和供气式呼吸面具,用砂土吸收,然后收容处理; 或撒上足量的小苏打,将其混匀后用大量水冲洗。

标准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俄罗斯: STEL 0.3 mg/m3, Skin JAN 1993

事故案例

4月4日,香港科技大学发生严重意外事故,数名研究生及助手在校内实验室工作时,不小心打翻两瓶含有毒性化学液体的瓶子,3名男女吸入毒气感到不适,送院治疗,其中一男子5日突然病情恶化,晚上死亡。意外发生于4日晚约11时许。当时,一名研究生助手在工作中打翻两瓶装有甲基丙烯酸酐及丙烯酰氯化学液体的瓶子,漏出的化学品散发出浓烈气味,使其不停咳嗽。他马上离开实验室,到对面的另一实验室向一名教授报告。该教授立即将他带到走廊窗前,呼吸新鲜空气。不幸死亡的梁伟卓是一年级化学系研究生,当时他也察觉到泄漏事件,逐走到事发的实验室附近,想看看有没有人需要他协助。这时感到双眼刺痛,于是想到洗手池去冲洗眼睛,却不幸走到事发现场。其他人嗅到化学品刺鼻气味后,纷纷撤离。校方封锁了现场,并将感到不适的3人送到医院。其中两人稍后出院,梁一度转好,但5日清晨病情突然恶化,延至当晚不治身亡。

该事故虽然未有病例报告,但从丙烯酰氯的毒性推测,患者可能死于化学性肺水肿。另一种化学品甲基丙烯酸酐,大鼠吸入LC50 为450mg/m^3·2h,属中等毒,具有高挥发性(沸点89℃),主要毒作用为强刺激性,俄罗斯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为1mg/m^3,在本次事故中估计不起主要作用,但会加重丙烯酰氯的毒作用。

 

    

本内容搜集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