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脲-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发表时间:2011-10-31浏览次数: 评论: 分享: 顶: 踩:

标识

中文名:二氧化硫脲; 甲脒亚磺酸;

英文名:Thiourea dioxide; Formamidinesulfinic acid

CAS号:4189-44-0

分子式:C-H4-N2-O2-S

理化性质

本品为白色无臭晶体粉末,是一种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的稳定化合物。分子量108.13。熔点126℃左右,但加热至100℃以上时,则慢慢分解,在110℃时就分解生成SO2,继续加热,则分解为尿素和亚硫酸。20℃时,在1L水中的溶解度为26.7g,在碱的作用下,能分解为尿素亚硫酸钠。

接触机会

本品稳定性高,可用作印染工业的还原剂,以替代保险粉。用于丙烯腈聚合过程,能提高聚丙烯腈纤维的拉力,改善其色泽。还可用作纸浆漂白剂、照相胶片乳剂的敏化剂、分离稀有金属铑和铱的化学试剂、增强聚乙烯的稳定性。本品还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香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等。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 辽宁本溪市化学厂、上海桃甫化学厂等。

侵入途径

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毒理学简介

大鼠腹腔内注射LD50: 0.42mg/kg。

毒作用似硫脲。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反复作用可抑制甲状腺机能。

有明显的蓄积作用。大鼠吸入48.9mg/m^3,历9个月,第3个月开始动物生长迟缓,但未见中枢经系统功能障碍。试验结束前发现甲状腺机能下降,病理发现甲状腺破坏及基质大量增生。大鼠经皮实验,动物出现耗氧量降低、直肠温度下降、甲状腺机能障碍(Kosova LV,1970)。

临床表现

有报道124名生产工人中有96人患不同程度的皮肤病,表现为手和前臂瘙痒,间或面部和下肢瘙痒,手掌、足底出汗,指甲疼痛,手足发绀,皮肤尚有粉红色血疹、皲裂等。

另有报道烘干和分装工出现皮肤多汗、皮炎、指甲损害。

处理

皮肤或粘膜污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

对症处理

事故案例

国内报道2名烘干工,工作7~11天后有面、手背、前臂、小腿皮肤发痒,继之出现红色小丘疹,伴面部、眼睑水肿,并渐加重而住院。检查面部、手背、前臂、小腿皮肤粗糙充血,有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界限清楚。1例小指伸侧有皲裂、渗出、脱屑。面部、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咽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心、肺、肝、脾无异常。血象、尿、肝功能无明显异常。入院后给氟美松5mg及VitC、扑尔敏、抗生素等治疗。住院10~17天痊愈。1例出院后再从事烘干作业4小时后发生上述病症,经治愈,脱离接触后未再发作。

参考文献

盖修海. 二氧化硫脲皮炎2例报告.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1;4(2):23

 

 

    

本内容搜集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