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评价

钛厂海绵钛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某公司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新建一套海绵钛全流程生产系统( 氯化、精制、还蒸、破碎包装, 镁电解及镁精炼生产) , 其各工序成熟配套, 目前正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6和5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6等的有关规定, 依据建设方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 并进行实地踏勘、调研, 收集和核实相关材料, 分析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我们对该建设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 内容与方法

1. 1 评价范围 根据5某钛业有限公司10 kt/ a海绵钛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内容, 针对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的海钛生产系统、镁电解生产系统、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和渣场等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1. 2 评价方法 根据本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资料占有情况等,本项目采取检查表法、类比法、定量分析法及综合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2. 1 生产工艺流程 该项目完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生产工艺流程是: 高钛渣、氯化钠与煅后焦混合干燥后加入熔盐氯化炉中, 通入氯气制得粗四氯化钛; 粗四氯化钛用铝粉除去其中的含钒杂质, 并经精馏除去低沸点物、高沸点物等杂质得到精四氯化钛。精四氯化钛加入还原蒸馏器中与熔融金属镁反应, 生成海绵钛和氯化镁; 氯化镁直接送镁电解车间电解, 电解镁经精炼返回还原使用, 电解阳极氯气送氯化车间使用, 还原结束后转入真空蒸馏, 得到海绵钛, 过量的镁和残留的氯化镁在蒸馏过程中冷凝于作为冷凝器的还原蒸馏器中转入下次还原用, 海绵钛取出后经油压机剪切、破碎、筛分、磁选、手选、混合、包装和检验, 入库待售。

2.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对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供的工艺过程、生产设备、卫生防护设施、产品产量等因素综合分析, 结合类比企业调查结果, 本项目各评价单元危害因素识别情况见表1。

2. 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价

2. 3. 1 类比企业的选择 类比企业在原有生产规模基础上进行扩建, 现有生产能力已达年产10 k t/a 海绵钛, 与拟建项目在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相似, 并且该类比企业的这套装置运行稳定可靠, 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在本项目职业卫生调查过程中, 选取类比企业各个主要工段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2. 3.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价

21 31211 粉尘 类比项目氯化车间以煅后焦为燃料, 熔炼过程中未被氯化的少量氧化物、碳和高沸点氯化物等杂质随废盐定期、定量的从熔盐氯化炉底排渣口排出, 本项目在排渣过程中工人可接触其他粉尘(氯化物粉尘、炉渣) 。类比项目检测了氯化工序和成品破碎工序的粉尘作业点8 个, 经检测氯化配料电子称、氯化配料控制室、氯化螺旋斗提机、氯化控制室、成品破碎厂房、成品破碎中碎机、成品包装和成品破碎单层振动筛的粉尘浓度全部合格。由于本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及相关设备的选型与类比企业类似, 因此, 本工程建设投产后, 正常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关防尘措施, 应能降低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

213121 2 化学因素 氯化氢是由于氯化炉排渣以及尾气排放过程中四氯化钛蒸气吸收了水分后产生的; 四氯化钛氯化及尾气处理、精制车间、镁电解车间、镁精炼车间、氯压机室、镁净气系统、氯气电解、盐酸工序等生产工段可能有盐酸泄漏事故发生。类比项目检测了氯化工段、精制工段盐酸雾作业点7个, 经检测精制工序精制炉5楼、精制炉6楼的氯化氢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超标倍数分别为0. 6和0. 7, 其余作业点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预测本新建项目建成投产后精制工段该处的作业岗位的氯化氢浓度可能会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针对散发氯化氢的工作场所, 在作业岗位应设置轴流风机, 精制工段厂房应设计为框架全敞开式, 以利于有害物的散发; 要求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均佩戴活性炭防毒面罩、防护服、手套、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四氯化钛氯化及尾气处理、精制车间、镁电解车间、镁精炼车间、氯压机室、镁净气系统、氯气电解、盐酸工序等生产工段可能有氯气泄漏事故发生。类比项目检测了氯化工段、电解工段氯气作业点4个, 检测结果显示, 以上各个作业场所空气中氯的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6 [ 1] ( GBZ 2. 1- 2007) 的要求。但电解工段电解炉检测到的氯气最高容许浓度为0. 93 mg /m3, 接近国家卫生标准限值( 1 m g /m3 ), 在生产过程中氯气有可能超标, 应加强电解炉车间通风措施, 并加强对巡检工人的个人防护。5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技术6中氯列为高度危害毒物, 生产线大部分工序都会产生氯气, 应考虑配备携气式正压空气呼吸器和个人报警器, 教会工人使用方法外, 定期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保养和维护。

213121 3 噪声 类比项目对噪声作业点进行检测, 从生产性噪声作业分级统计结果显示, 除输料斗提机、成品破碎振动筛、细碎和中碎机作业点属轻度危害作业外, 其余地面作业岗位均为0级[ 2]。噪声存在于本项目各个生产工序中, 可能引起听力损伤, 应在产生噪声的设备选型时, 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低噪声设备, 制定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 悬挂明显的警示标识, 佩戴护耳器, 设置隔声休息室, 从而有效的保护工人的听力。

213121 4 高温、热辐射 本次类比项目对钛厂还原蒸馏车间、电解车间接触高温的作业岗位进行了高温作业分级。类比项目检测了电解车间休息室、电解炉作业点、电解炉观察点、电解作业、天车作业、精炼炉作业和还原蒸馏车间作业, 高温作业分级结果表明, 镁电解车间作业、天车作业、精炼炉作业及还原蒸馏车间作业分级为Ó 。应在还原蒸馏车间、镁电解车间、行车作业和镁精炼车间等散发大量余热的单元采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 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进行通风降温。应供给高温作业工人清凉饮料和补充营养, 尽量减少工人与热源的接触时间。

2. 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

2. 4. 1 防尘防毒措施 厂房建筑设计中, 对散发有害物质的车间以及工艺有换气次数要求的车间应采取防爆泄压和机械通风换气措施, 避免火灾爆炸危险物质和有毒物质积聚。对氯压机室、复极式离子膜电解槽等氯化氢和氯气有害气体有可能泄漏的工段, 采用局部强制通风措施, 设置轴流风机及移动式轴流风机。对于原料运输、破碎、筛分、配料等工艺生产作业散发粉尘的设备, 以密闭为主, 辅以排风除尘, 经除尘器净化后粉尘送往临时渣库堆放。排风除尘系统一般采用多点排风、集中除尘。除尘设备均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 收下的粉尘返回生产系统或与工艺废渣一同处理。在各装置操作人员可能接触有腐蚀性毒物的地方, 设置安全淋浴喷头、洗眼器等,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毒物料对人体的伤害。表1 各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情况.jpg

2. 4. 2 防暑降温设施 还原蒸馏车间内工艺设备散发的大量余热, 一楼采用机械排风措施, 全室换气消除余热, 共设置轴流风机40台; 二楼采用自然通风, 由土建专业在厂房顶设置天窗,消除厂房内的余热。M CC室采取机械排风全室换气措施消除余热, 设置轴流风机共54台。控制室设空调, 选用冷暖柜式空调机共18台以达到控温目的。

2. 4. 3 噪声防护设施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噪声源有海绵钛生产系统的破碎机、氯压机、各类风机以及空压机, 电解镁生产系统精炼工段的破碎机和球磨机、氯压机以及各工段使用的各类风机, 氯气制备系统的脱氯真空泵, 各类输送泵以及各类压缩机。

项目针对各类噪声源特点, 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如将尾气风机设置在风机房内, 同时对风机设基础减振装置; 空压机设在空压机房, 对其进出口设置消声器; 对其他高噪声源设备如破碎机、球磨机均设置在专门的房间内, 并设置隔音间或隔音值班室; 各类输送泵以及压缩机安装消音器、进行基础减振处理, 并分别配置在单独的机房内以降低噪声对操作人员的影响。要求操作工人佩戴个人防护用具, 尽量降低设备噪声对工人的影响,通过对噪声设备采取隔音、消声以及构筑物隔音等措施后, 可较好的控制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以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措施基本符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 ( GBZ 1- 2002) [3]的要求。但是, 本项目在设计中未对氯化车间氯化炉排渣时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采取相应措施; 未提及氯气、四氯化钛等腐蚀性气体损坏建筑、设备的防腐措施。

2. 4. 4 个人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可研报告提出作业人员在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操作过程中, 应佩戴防毒防尘口罩或面罩, 噪声源产生地点应佩戴护耳器具, 有挥发气体泄漏地点应使用防护眼镜等规定, 但仍需加强各类劳保用品详细购买、发放标准的制定, 完善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制度。

2. 4. 5 职业卫生管理 本项目可研报告设计中设置了职业卫生机构, 设计中包括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及管理制度、医疗急救、职业卫生监测、职业病防治、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等规定。但还应补充和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组织劳动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等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相关文件、制度和措施。

3 结论

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有粉尘、氯气和氯化氢。根据类比项目和有关文献提供的体检资料显示, 长期在尘源场所工作, 如果没有防尘措施保障, 作业人员易患尘肺病, 其中疑似、Ñ 期、Ò 期和Ó 期尘肺等各个不同阶段的尘肺病例都有报道[ 4] 。可研报告中设计有防尘设施, 但没有提出具体生产岗位的防尘设施配备情况, 公司应在不同产尘岗位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并加强个人防护措施。经对本项目工程分析及类比项目调查及检测结果分析, 氯气属于高度危害毒物, 且使用量较大, 每年用量为7173 t, 作业人员接触频率高, 依据5高毒物品目录6 ( 2003年6月11日) 和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6 (卫生部49号令)的有关规定, 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通过对公司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分析、类比项目调查和职业病危害检查表法进行评价, 本建设项目在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方面的设计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上基本符合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和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 ( GBZ 1- 2002)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4 建议

411 有效防尘和降尘措施 在原料库配料、运输、氯化炉排渣以及成品破碎工序破碎海绵钛过程中工人会接触到粉尘(高钛

渣粉尘、煅后焦粉尘、氯化物粉尘) , 应对以上配料仓库、破碎机、球磨机等扬尘点采取有效通风除尘措施, 对氯化车间排渣口、四氯化钛精制车间铝粉投料口等敞开式作业无法密闭的扬尘点, 可在常年主导风向下风侧安装局部排风收尘系统, 加强通风, 以降低粉尘浓度。

412 保证氯化炉排渣时通风 海绵钛生产系统氯化车间排渣时在空气中会逸散大量氯气、盐酸、四氯化钛、光气等有毒气体,应在车间建设时采用单层框架结构, 开设天窗, 对侧窗进行合理设计和建设, 保证自然通风最大化, 同时可考虑加强局部机械通风, 如在排渣作业点加装侧面吸尘罩, 达到有效降低空气中逸散的有毒物质浓度, 预防职业病发生的目的。

413 加强海绵钛生产系统破碎车间个人防护措施 破碎车间在破碎操作过程中产生大量噪声, 建议在设计时改进生产工艺, 对噪声源采取隔声或消声措施, 同时加强作业人员个体防护, 给破碎车间人员佩戴耳塞或耳罩, 或者减少职工在工作现场的噪声接触时间, 并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切实保护作业人员的健康。

414 防腐措施 由于有些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酸性液体和氯气、氯化氢和四氯化钛蒸气等升华物, 如氯化车间、精制

车间、镁电解及镁精炼车间等, 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腐蚀, 故必须在相应部位采取有效防腐措施, 建议企业严格管道、阀门及设备的选择, 同时加强检查与维护, 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415 建立防护用品的使用、发放和管理制度 应根据5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和维护6 ( GB /T 18664- 2002) 5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 6 (国经贸[ 2000] 189号) 的要求, 提供有效并保证工人能正确使用的防尘、防毒和降噪等个人防护用品, 制定完善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

416 设置毒物警示标识 在使用高毒物品氯气、氯化氢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5告知卡6。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 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

417 完善各项管理 在职业卫生管理中提出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及职业卫生培训应在建设项目试生产过程中补充和完善。

418 办理职业技术服务事宜 公司应按照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6的规定, 在产生高毒物质的车间配备相应的医疗人员, 并与当地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同, 由其提供职业卫生服务。

419 建立5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6[ 5]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及相关挡案、卫生工程防护设施档案、职业病防护用品档案、执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及培训情况档案、职业病病人档案。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