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健康

高温作业的职业危害

文章栏目:职业健康 来源:职业病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一)高温作业的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铸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这些场所的气象条件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湿作业 其特点是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如造纸、印染、纺织工业中的蒸煮作业。

3.夏季露天作业 南方的夏季露天作业,如建筑、搬运、露天采矿以及各种农田劳动等。

(二)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职业病。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都易诱发中暑。一般临床上将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类型。

1.临床表现

(1)热射病(heat stroke) 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热痉挛(heat cramp) 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骨骼肌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痉挛发作多对称性,自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2.诊断 按照《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将中暑诊断分为三级。

(1)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上述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尚有下列征候群之一而被迫停止劳动者,列为轻症中暑:体温超过38℃,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不能继续劳动,在工作中出现昏迷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

3.治疗原则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仁丹、解暑片、霍香正气水。对热痉挛者,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对重症中暑者,应迅速送入医院进行抢救。

4.防暑降温措施

(1)技术措施 合理工艺设计,疏散、隔离热源,通风降温等。

(2)卫生保健措施 合理饮水、饮食,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L~5L、盐20g,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膳食为主。加强个人防护(白色帆布工作服、草帽等)、医疗预防(上岗前查体、入暑前查体)。凡有心血管疾病、持久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肝肾疾病、甲亢等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3)组织措施 严格执行高温作业卫生标准,合理安排作息,进行高温作业前热适应锻炼。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