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健康

关注麻醉医生职业健康

文章栏目:职业健康 来源:职业病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我们时刻紧绷着神经”

从早上7时50分进手术室到13时10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医生张熙哲还没有吃上一口饭,喝一口水。在麻醉一线岗位工作20年,让身材中等偏瘦的他,早在8年前就吃上了高血压降压药。

“麻醉医师很重要”,这往往是病人及家属的一句常用语。但除非大病手术,人们鲜有机会见到麻醉医生。在医生中,麻醉医生是人们常听不常见的“最熟悉的陌生人”。阜外医院麻醉医生昌克勤之死,让人们关注到了随时“绷紧神经”的麻醉医生工作的高强度。近年来,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全天应激紧张情绪,致使麻醉医生猝死悲剧多次上演。

“麻醉就是‘打一针’完事儿”。 12月12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记者的亲眼所见颠覆了这一人们以为的“麻醉印象”。张熙哲等麻醉医生几乎片刻“不眨眼”监护着手术的全过程,诱导、维持、苏醒,病人们一次次在安然无痛中完成手术。

超负荷的工作强度

早晨6时准时起床,7时40分进入手术间准备麻醉用药和仪器,今年刚刚硕士毕业的陈蒙蒙(住院医师,有执业医师资质),在北大人民医院做麻醉医生不到半年时间,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已经成为她的工作常态。

位于西直门的北大人民医院新址共有手术间22个,麻醉医生67名,一般每个手术间配备两名麻醉医生,高年资的二线医生要负责两个手术间,就像一位如张熙哲这样经验丰富的二线医生带一名像陈蒙蒙这样资历的一线医生。超负荷工作是每个麻醉医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之痛”。

“喝口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一点也不夸张。”张熙哲告诉记者,由于手术连台,且需要麻醉医生时刻在场,因此他们并没有午休时间。通常情况下,他们会用10~20分钟时间相互替换着吃完午餐,接着返回手术室继续工作。15和16手术室的两名麻醉医生轮番吃完饭后,才轮到替他们的张熙哲,此时,早已经过了午饭时间。等一天的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才能下班。“有的手术会工作到凌晨四五点,这样那天工作时长超20小时。”

麻醉工作可能存在的高风险也让麻醉医生时刻紧张,疲惫不堪。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记者看到,神经阻滞、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不同麻醉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四五分钟病人可能就没命了,” 术中维持病人生命体征是麻醉医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麻醉医生全天工作中都处于应激状态的紧张情绪中,“一条生命在你手上,有时出现紧急情况,年轻的麻醉医师可能会感到腿软,说不出话来。”张熙哲说,处置完紧急情况后,人体消耗非常大,“觉得自己像少活了几天”。

刚刚40岁出头,张熙哲已经吃了8年的降压药了。

打完一针之后

对麻醉医师来说,确实最重要的工作是“打一针”。但这只是个开始,更重要的事情还在后面。

“准备睡觉了,深呼吸就好。”张熙哲对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说。他口中的睡眠状态,在医学上被称作“诱导”,即让患者从清醒转入麻醉状态,这就是麻醉所发挥的镇痛、镇静作用。

患者被全身麻醉后,注射了肌松药物,无法自主呼吸,需要麻醉医师先通过面罩帮助呼吸,再进行气管插管完成麻醉诱导。

记者在现场目睹了气管插管的全过程。

在张熙哲的指导下,一位麻醉专业博士研究生试图借助喉镜将气管插管插入病人体内,这位研究生刚刚进科一个月,手法还有些生疏。监护仪上的提示灯闪烁,代表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和血压的曲线不断波动着。半分钟后,病人的心跳明显加速,血压开始降低,研究生显得更加紧张,插管未能顺利进行。

随后,通过面罩再次帮助病人呼吸后,张熙哲亲自完成了插管动作。“麻醉诱导过程中,遇到困难气道,4~5分钟不能维持正常通气,病人就会出现严重窒息,甚至脑死亡。”他表示,常规操作中也隐藏着未知风险。

病人体征平稳,手术如期进行。

“打完一针”之后,张熙哲的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整个术中,麻醉医师都不能离开手术室,这期间他们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刻关注监测仪器显示屏,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的数值变化,连续放入镇静、镇痛类药物,并实时对药物进行加量或减量处置。

“优秀的麻醉医师会先于主刀医生发现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做出处置。”张熙哲说,与术前麻醉相比,病人的术中维持更为重要。“术中情况千变万化,短短几秒钟病患就可能出现心脏停跳的情况,所以麻醉医师必须一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

约一小时后,手术完成。药物逐步减量,最终停药,患者苏醒,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插管……不过麻醉医师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一线麻醉医师还需要陪同护士将病人送回病房。

职业保护亟待加强

病患一般对麻醉科学知之甚少,与麻醉医师的接触时间也不多。一般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一天做访视,与患者做短暂交流。

“了解太少是导致病人不信任麻醉医师的重要原因。”张熙哲认为,应增加社会和病人对麻醉医师的认可度,让麻醉医师获得更多的职业满足感。

“手术室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层流术间空气质量好但新鲜气体少,麻醉医师还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吸入少量麻醉气体废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科手术逐年增加,而骨科手术需要术中拍片,麻醉医师就有可能受到射线辐射影响。”北大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安海燕医生认为,麻醉医师需要更完善的职业保护。记者了解到,一般情况下,医院的放射科、影像科都有放射假,但是麻醉科没有。

2014年11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医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医生健康状况评估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为54%。安海燕了解到,很多猝死的麻醉医师都是40岁左右的医生,持续高压工作容易引发慢性疾病,她建议,要加强对健身的重视。

另一组数据是,按照欧美每万人需要2.4位麻醉医生的标准,中国应该配备31万名麻醉医生。而实际上中国麻醉医生不足10万人,连标准配置的1/3都不到。张熙哲告诉记者,要想成为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需要5~10年时间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积累。

麻醉,神奇的无痛“魔术”

记者:不能得罪麻醉医生,否则他会让你没过手术时间就疼醒,这个传说中的“麻醉潜规则”有吗?

张熙哲:会遇到胡搅蛮缠的病人。但全力保证病人无痛手术是每个麻醉医师神圣的职业道德。

记者:麻醉医师怎么做到准确控制好手术无痛时间的?这有点神奇。

张熙哲:麻醉的用法用量是根据病人的体重、身体状况、手术要求实施的,看到病人舒服无恙地完成手术,觉得自己确实是有点神奇。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