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技术

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管理规范方案

发表时间:2012-04-06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X内,由XX开发建设,XXX设计研究院设计,X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XX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共二幢楼,建筑结构为六层框架,建筑面积为5802㎡。本工程X楼共计Ф800人工挖孔桩194枚,设计桩长14米。

二、安全管理目标

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轻伤事故控制在2‰。

三、安全管理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1、企业和项目部建立健全各级、各职能部门及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装订成册,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均挂牌。

2、企业各项目部、项目部和班组均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工程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目标,有针对性的安全保证措施、双方责任及奖罚办法。

3、施工现场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齐全,装订成册。

4、施工现场配备了一名专职安全员,并成立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安全生产工作。

5、建立企业和项目部各级、各部门和各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制度,考核均用书面记录,定期进行评议。

(二)、目标管理

1、施工现场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工程开工前已制订了总的安全管理目标,包括死亡事故指标、安全达标和文明施工目标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2、项目部与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班组与职工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

3、项目部各级签订的安全目标责任书内容明确,安全生产指标、双方责任、工程措施和考核及奖罚内容。

(三)施工方案设计

1、施工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均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编写较全面、具体、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2、工程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编制了本专项施工方案。

3、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内容有针对性,根据工程现场编号,有效地指导施工。

(四)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1、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必须与下达施工任务同时进行,各工种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定期交底。新工种进场施工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再上岗。

2、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包括了工作场所和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3、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已书面形式进行,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五)安全检查

1、企业和项目部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明确工程安全防范和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检查次数公司每月不少一次,项目每半月一次,班组每天进行上岗前检查。

2、各种安全检查每次要有记录,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并要有复查情况记录。

3、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必须如期完成,并上报公司和有关部门。

(六)安全教育

1、建立企业和施工现场的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

2、建立现场职工安全教育单。新进场工人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

(七)班前安全活动

1、施工现场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2、开展班前安全活动,班后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八)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1、施工现场按要求配备特种作业人员操作工,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操作工花名册。

2、特种作业人员于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证按规定年限复审,不得超期使用。

(九)工伤事故处理

1、施工现场实行工伤事故定期报告制度和记录。建立事故档案,每月要填写伤亡事故报告,报公司安全科一份,无伤亡事故的填写说明,伤亡事故报告表由公司安全科盖章认可。

2、发生伤亡事故必须按规定进行报告和进行调查处理。

(十)安全标志

1、安全现场应有安全标志布置平面图。

2、安全标志应按图挂设,特别是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及主要通道口均挂设相关的安全标志。

3、施工机械设备应随机挂设安全操作规程牌。

四、文明施工

(一)现场围墙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施工,施工工地四周连续设置围墙。

2、施工现场围墙高度为2.0米。

(二)封闭管理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设置进出口大门,制定门卫制度,门卫值班室设在大门一侧。

2、大门设企业的“标志形象”,大门采用钢质材料,并能上锁。

3、进入施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带上岗证。

(三)施工现场

1、施工现场推行硬地坪施工,作业区,生活区主干道,地面要混凝土硬化,场内其它次要道路地面也进行适当硬化处理。

2、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平坦、整洁、无散落物。

3、施工现场设置排水系统,不积水。

4、施工现场作业区内禁止随意吸烟。

5、积极美化施工环境。

(四)材料堆放

1、建筑材料必须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堆放。

2、材料做到安全、整齐堆放,不超高,堆料分门类别,悬挂标牌,标牌统一制作,表明名称、品种、规格等。

3、建立材料收发管理制度,仓库、工具间材料堆放整齐,专人负责,确保齐全。

4、施工现场建立清扫制度,落实到人,做到工完料尽,建筑垃圾即使清运,临时存放现场的集中对方整齐、悬挂标牌,不用施工机具和设备及时出场。

(五)现场住宿

1、本项目施工施工人员大多数均为XX本地人,项目部只搭设几间宿舍。

2、施工现场作业区与生活区明显划分,并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3、做好宿舍保暖、消暑、防蚊虫叮咬等措施。

4、宿舍建立室长卫生管理制度,且和宿舍人员名单一起上墙。室内保持通风、整洁,生活用品整齐堆放,禁止摆放作业工具。

(六)现场防火

1、施工现场建立健全消防防火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并成立领导小组,配备足够、合适的消防器材及义务消防人员。

2施工现场必须有消防平面布置图。

3、建筑每层应配备消防设施,配备足够灭火器,放置位置正确、固定可靠。

4、现场动用明火必须有审批手续和动火监护人员。

(七)治安综合治理

1、施工现场建立治安保卫责任制并落实到人,采取措施严防盗窃、斗殴、赌博等事件发生。

2、施工现场因地制宜,积极设置学习和娱乐场所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八)施工现场标牌

1、在工程大门口设置“五牌一图”标牌规格统一、位置合理、字迹端正、线条清晰、表示明确。

2、施工现场悬挂安全生产宣传和警示牌,特别是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以及主要通道口均设置有针对性地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

3、搞好宣传达室栏、读报栏,营造安全生产气氛。

(九)生活设施

1、施工现场生活区内设固定男女淋浴室和厕所,并做好墙裙、清扫,保持清洁。

2、建立现场卫生责任制,设卫生保洁员、生活垃圾盛放垃圾桶并及时清理。

(十)保健急救

施工现场备有保健药箱和药品。

(十一)社区服务

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五、施工机具

1、制定施工机具,定期检查、保养工作。

2、各机械在班后进行保养,如有故障,由专业人员修理,并进行记录台帐。

3、各种机械安装后要经公司安全科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做好记录,严禁事业倒顺开关。

六、人工挖孔桩安全技术措施

1、进入施工的新工人及变换工种的都必须通过包括公司、施工项目部及班组在内的三级安全教育。特别是要明确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主要分项及有关的工序施工或机械设备使用,项目部与班组或操作人员都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全面、具体和有针对性。项目部要开展经常性地安全自查,特别对手动垂直运输工具的安全防护设置进行检查监督。

3、桩孔设置C20砼护壁,护壁厚度不小于100㎜;桩间净距不小于4.5米时,必须采取间隔开挖,扩底桩则以扩底部分计;并派专人经常检查桩孔砼护壁施工质量和变形情况。

4、人工挖孔桩的土质岩样、入岩深度、孔底形状、桩径、桩长、垂直度、桩顶标高和混凝土强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人工挖进深度过程中,对可能会出现流砂、涌泥、涌水以及有害气体等情况,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和劳保用品等需要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和安全使用。对运土吊筐经常检查其质量、吊绳是否扎牢,以防掉土、掉石砸伤井下施工人员。对挖土施工作业的机具要经常检查,对摇把质量、滑轮、吊绳等定期检查,防止断落、脱落等可能事故。

6、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m时,应在孔底面以上3m左右处的护壁凸缘上设置半圆形的密眼钢筋做成的安全防护网。防护网随着挖孔深度适当向下设置的增加,在吊桶上下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防护网下面,停止挖土,注意安全。每天开工前,在鸟笼内放置小鸟,吊放到桩孔底,放置时间不得少于10min,经检查小鸟生态正常,方可下井作业。孔深超过10m时,地面应配备向孔内送风装置,风量不宜少于25L/S。孔底凿岩时尚应加大送风量。

7、井口护圈要高出地面20㎝,并防止井口杂物掉入桩孔内砸伤人员。桩孔内必须放置爬梯,随挖孔深度增加放长至工作面,以作安全使用。严禁酒后操作,不准在孔内吸烟和使用明火作业。需要照明时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8、已灌注完混凝土和正在挖孔未完成的桩口,应设置井盖和围栏围蔽。

9、凡在孔内抽水之后,必须先将抽水的专用电源切断,作业人员方可下桩孔作业,严禁带电源操作。孔口配合孔内作业人员要密切注视孔内的情况,不得擅离岗位。

10、施工场内的一切电源、电线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专管,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各桩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孔和一闸多用。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七、产品保护

1、钢筋笼的主筋、箍筋和加劲筋应按品种、规格、长度编号堆放,以免造成弯曲和错用。

2、钢筋笼放入桩孔时必须有保护层垫块。

3、桩头外露的主钢筋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切断。

4、桩头在强度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辗压,以免桩头损坏。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