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检测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车间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识别

发表时间:2013-10-02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5.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

5.1.1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类比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拟建项目可能存在或产生以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1.1.1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工频电场、低温

化学因素:甲醛、臭氧、乙二醇、苯系物、其他粉尘、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柠檬酸、苯扎溴铵、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生物因素:炭疽杆菌、布氏杆菌

5.1.1.2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工具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或安排不当、个别器官使用过度、劳动体位不良等。

拟建项目主要为药物类生产工艺,所选工艺、设备自动化、机械化程度较高,同时厂区内主要用手推车、叉车,解决原材料搬运工作,同时该项目生产工人采用单班工作制、每班8小时的工作制度,工作时间安排适当,体力劳动强度较低,不存在劳动工具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或安排不当等情况。

5.1.1.3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它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等。

拟建项目所在的XXX药械厂新厂区在选址、总平面布局、设备布局上进行了综合考虑,不存在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带来的影响。

拟建项目的生产区域为洁净厂房设置,全年恒温恒湿,通风设计完善,不存在夏季高温作业危害。同时拟建项目不需要长时间观看电脑显示屏,不存在视频终端作业危害。

5.1.2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环节

拟建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主要产生环节见表5-1。

5-1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环节

 

车间

岗位

职业病危害因素

产生环节

主要设备

活疫苗生产车间

抗原生产单元

种毒制备岗、细胞制备岗、接毒岗、接种岗

布氏杆菌、炭疽杆菌

抗原生产单元各岗位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动物或动物组织

/

苯扎溴铵

作业人员所用消毒剂主要成分为苯扎溴铵

/

臭氧

作业人员将无菌服放入臭氧消毒柜内消毒时可能接触

臭氧发生柜

配苗分装冻干单元

配液岗

其他粉尘

配液过程添加蔗糖,脱脂奶粉作为冻干保护剂

不锈钢配液罐

苯扎溴铵

作业人员所用消毒剂主要成分为苯扎溴铵

/

臭氧

作业人员将无菌服放入臭氧消毒柜内消毒时可能接触

臭氧发生柜

冻干岗

噪声

冻干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

双螺杆水冷式乙二醇机组、冻干机

乙二醇

低温冷冻机组使用乙二醇溶液作为抗冻剂

低温

低温冷冻机组产生低温

洗涤轧盖贴签单元

清洗烘干岗

噪声

清洗工序操作室使用清洗设备产生噪声

全自动胶塞处理机 ,隧道式洗、烘生产线

高温

烘干作业可能接触高温

贴签包装岗

噪声

贴标包装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

贴签机、喷码机、自动包装机

苯、甲苯、二甲苯

喷码机运行时使用油墨产生

轧盖岗

噪声

轧盖机对瓶体轧盖时产生噪声

轧盖机

成品入库岗

低温

将成品疫苗放入冷库可接触低温

/

冷库使用液氨作为制冷剂,作业人员可能接触

/

灭活疫苗生产车间

病毒、细胞生产单元

细胞制备岗、种毒制备岗、接种岗、接毒岗

布氏杆菌、炭疽杆菌

细胞制备、种毒制备、接种、接毒过程中可能接触动物或动物组织

/

苯扎溴铵

作业人员所用消毒剂主要成分为苯扎溴铵

/

臭氧

作业人员将无菌服放入臭氧消毒柜内消毒时可能接触

臭氧发生柜

培养基制备岗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添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

/

苯扎溴铵

作业人员所用消毒剂主要成分为苯扎溴铵

/

臭氧

作业人员将无菌服放入臭氧消毒柜内消毒时可能接触

臭氧发生柜

灭活岗

甲醛

使用甲醛稀释液对疫苗进行灭活过程可能接触

灭活罐

洗涤轧盖贴签单元

清洗烘干岗

噪声

清洗工序操作室使用清洗设备产生噪声

全自动胶塞处理机 ,隧道式洗、烘生产线

高温

烘干作业可能接触高温

轧盖岗

噪声

轧盖机对瓶体轧盖时产生噪声

轧盖机

贴签包装岗

噪声

贴标包装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

贴签机、喷码机、自动包装机

苯、甲苯、二甲苯

喷码机运行时使用油墨产生

成品入库岗

低温

将成品疫苗放入冷库可接触低温

/

冷库使用液氨作为制冷剂,作业人员可能接触

/

站房

空调机房岗

噪声

空调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

空调机组

空压岗

噪声

空气压缩机及冷却塔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

空气压缩机、冷却塔

制水岗

噪声

制水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

五效蒸馏水机、纯化水储罐、注射用水储罐

高温

制备纯水、注射水采用蒸馏方式,则有高温产生

柠檬酸

用柠檬酸清洗设备是可能接触

/

污水处理岗

硫化氢

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

/

一氧化碳

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

/

二氧化碳

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

/

 

5.1.3主要职业病危害的确定

其他粉尘:拟建项目的配液岗在使用蔗糖、脱脂奶粉配制活疫苗冻干保护剂时可能接触粉尘。由于接触的岗位和人员较少,同时类比项目粉尘检测结果显示均远低于其职业接触限值。因此其他粉尘不作为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拟建项目涉及较多的加工、灌装、清洗、轧盖等设备如:全自动胶塞处理机、灌装机、轧盖机、自动包装机、空压机等均属于产噪设备,作业人员接触机会较多,接触时间较长,因此噪声作为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柠檬酸:拟建项目使用两级反渗透纯化水机等制备纯化水、注射用水的过程中,会定期使用柠檬酸对设备管道进行清洗。由于使用频率较低且年用量很少,因此柠檬酸不作为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苯扎溴铵:拟建项目使用新洁尔灭消毒剂(苯扎溴铵)主要用于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的杀菌消毒,设施设备的消毒主要在下班后进行。作业人员接触机会不多,且苯扎溴铵自身毒性较低,因此苯扎溴铵不作为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拟建项目在制备细菌性灭活疫苗培养基制时需要用到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由于接触岗位和人员较少,因此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不作为苯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臭氧:拟建项目对作业人员使用后的无菌服使用臭氧消毒,但整个消毒过程在密闭的臭氧发生柜内进行,作业人员接触较少,因此。臭氧不作为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甲醛:拟建项目主要在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疫苗的灭活阶段使用甲醛稀释液;该过程甲醛使用量较少,甲醛浓度不高,且作业人员接触机会较少,接触时间较短,因此甲醛不作为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氨:拟建项目的冷库使用氨作为制冷剂,因此入库岗作业人员可能接触氨。由于制冷剂密闭在管道及设备内,且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较短,因此氨不作为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乙二醇:拟建项目根据工艺要求采用一台双螺杆水冷式乙二醇机组作为低温冷冻机组,使用乙二醇作为抗冻剂。由于乙二醇在该设备内循环使用且该设备密封性能较好,仅有在乙二醇有损耗后向添加过程中会接触少量乙二醇。因此作业人员接触机会较少,接触时间较短,故乙二醇不作为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

苯系物:拟建项目贴标包装岗作业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苯及苯系物,但该工序所使用设备为较为先进的自动喷码机,作业人员仅负责添加油墨,同时车间通风效果良好,接触的人员较少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较少。因此苯及苯系物不作为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频电场:拟建项目将新增1600kVA变压器,可能存在工频电场危害。由于作业人员接触频率较低且工频电场对人体危害较小,因此不作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拟建项目大量使用兔、牛等动物或动物组织进行病毒的接种操作和动物组织的捣碎操作以及危险废物的处置过程中,接触人员较多且接触机会较大,有被炭疽杆菌和布氏杆菌感染的可能 ,因此将炭疽杆菌、布氏杆菌作为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高温:拟建项目主要在清洗烘干工序以及制水工序有可能涉及高温。但清洗烘干岗采用全自动胶塞清洗机和隧道式洗、烘生产线等自动流水线作业,制水岗采用巡检方式作业且设置有独立休息室,作业人员接触高温的机会较少时间较短,因此高温不作为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低温:拟建项目主要在成品疫苗放入冷库时作业人员可能接触低温,根据该岗位作业方式可知,作业人员接触低温的时间较短,因此低温不作为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拟建项目产生的污水进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过程中由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由于污水处理岗位主要采用巡检的作业方式,触时间短和接触机会少,因此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作为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综上所述,本项目可能存在和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炭疽杆菌、布氏杆菌。

5.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2.1化学毒物

 

拟建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或可能产生的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2。

5-2化学毒物理化性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毒物

侵入

途径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可导致职业病

职业接触限值

甲醛

CH2O

呼吸道、皮肤接触

确认人类致癌物质,急性吸入,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具有持续咳嗽、咯痰、胸闷、呼吸困难。重度中毒具有肺水肿、四度喉水肿,血气分析呈重度低氧血症。口服中毒后,食管和胃立即出现烧灼感,口腔黏膜糜烂,上腹痛,有血性呕吐物,严重时出现胃肠道糜烂、溃疡和穿孔,以及呼吸困难、休克和昏迷,伴有尿毒症和肝脏损害。

甲醛中毒

MAC:0.5mg/m3

臭氧

O3

呼吸道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对眼睛结膜和整个呼吸道有直接刺激作用。吸入后引起咳嗽、咯痰、胸部紧束感。高浓度吸入引起肺部水肿,长期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甚至并发肺硬化

/

MAC:0.3mg/m3

C6H6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

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

苯中毒

PC-STEL10mg/m3

PC-TWA6mg/m3

甲苯

C7H8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

甲苯具有三致的特性,人员接触会出现头晕、头疼、乏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严重可以引起轻、中、重度中毒等危害。

甲苯中毒

PC-STEL100mg/m3

PC-TWA50mg/m3

二甲苯

C8H10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后,会出现头痛、头晕、面潮红、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室纤颤、呼吸停止而死亡。长期接触会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等慢性危害。

二甲苯中毒

PC-STEL100mg/m3

PC-TWA50mg/m3

乙二醇

C2H6O2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

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

/

PC-STEL40mg/m3

PC-TWA20mg/m3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

吸入后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和呼吸短促。溅落眼睛内,刺激结膜,发红疼痛。刺激皮肤,红痛。口服磷酸盐被慢慢的不完全吸收,对身体很 少影响,表现为呕吐,恶心,腹泻,麻痹神经系统等,其毒性主要在于它能使体液 中的钙离子沉淀。长期吸入会使体内的钙离子沉淀在肾脏内,导致磷中毒,肝 脏损坏,肾脏损坏,面颌和牙齿畸形,血液紊乱等。

/

/

磷酸二氢钾(KH2PO4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

食入后可能出现反胃、呕吐、胃痛、腹泻等一般不适感觉

/

/

柠檬酸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

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食品,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并且会增加患十二指肠癌的几率柠檬酸浓溶液对黏膜有刺激作用。在工业使用中,接触者可能引起湿疹

/

/

苯扎溴铵

皮肤接触

可能引起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视力减退、接触性皮炎

/

/

呼吸道、皮肤接触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氨中毒

PC-TWA:20mg/m3

PC-STEL:30mg/m3

 

硫化氢

呼吸道、皮肤接触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硫化氢中毒、化学性眼部灼伤

MAC10mg/m3

一氧化碳

呼吸道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PC-STEL:30mg/m3

PC-TWA:20mg/m3

二氧化碳(CO2

呼吸道

1、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兴奋呼吸中枢,便呼吸加深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和麻痹呼吸中枢。 2、由于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比氧强25倍,故二氧化碳很容易从肺泡弥散到血液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二氧化碳中毒

PC-STEL:16000mg/m3

PC-TWA:8000mg/m3

5.2.2粉尘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之为尘肺病。患者出现咳嗽、咯痰、胸闷、气紧等症状,最终因肺丧失换气功能而导致死亡。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目前有13种尘肺病,目前尘肺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根治方法,一旦患上尘肺病,疾病将伴随一生。

尘肺病虽不能治愈,却完全可以预防。只要将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并做好个人防护,就可避免患尘肺病。

 职业接触限值: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规定,拟建项目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3

5-3 拟建项目粉尘职业接触限值

粉尘名称

PC-TWAmg/m3

总尘

呼尘

备注

其他粉尘

(游离SiO2含量<10%,且无毒、无石棉)

8

/

超限倍数:2

5.2.3噪声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可以引起病理性变化。也就是早期人体生理性改变属可逆性,而长期接触引起的病理性变化则形成不可逆的疾病。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分为特异性(听觉系统)、非特异性(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免疫系统、消化道系统、生殖系统)和特殊危害。噪声干扰会使人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在生产场所由于噪声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及声音,还容易发生各种工伤事故。

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称之为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是《职业病目录》卫生监发【2002108中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职业接触限值: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规定,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分别见表5-45-55-6

5-4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

接触限值[db(A) ]

备注

5d/w,8h/d

85

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

5d/w,8h/d

85

计算8h等效声级

≠5d/w

85

计算40h等效声级

5-5 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接触限值

日接触时间(h

接触限值[dB(A)]

8

85

4

88

2

91

1

94

0.5

97

5-6 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设计要求

              地点名称     

噪声声级 dBA

工效限值 dBA

噪声车间观察(值班)室

≤75

 

≤55

非噪声车间办公室、会议室

≤60

主控室、精密加工室

≤70

5.2.4高温

高温作业可导致中暑,职业病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人员应及时脱离现场,迅速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或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中暑人员经及时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不必调离原作业。

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7,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表5-8

5-7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

І

И

Ш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28

26

50%

32

30

29

28

25%

33

32

31

30

5-8 常见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职业描述

(轻劳动)

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

(中等劳动)

手和臂持续动作;臂和腿的工作;臂和躯干的工作;

(重劳动)

臂和躯干负荷工作

(极重劳动)

大强度的搬运、挖掘、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

5.2.5工频电场

长期暴露于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工频电场强度的工作场所,可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头昏、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9

5-9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

 

地点

电场强度(k/m

工频电场作业场所

5

 

5.2.6低温

受冷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的加大可使人体皮肤温度降低,皮肤开始出现潮红,继之出现冷、胀、麻、痛等症状,以及皮肤感觉逐渐减弱;末梢血管收缩、寒颤、并能影响劳动能力和工作效率,严重时可造成冷冻损伤或者诱发加重某些病症如哮喘、缺血性心脏病、脑中风等。

5.2.6生物因素

(1)布氏杆菌: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能引起布氏杆菌病。本菌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于本菌具有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消毁,并能在该细胞内增殖。经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待繁殖到一定数量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进入血流,反复出现菌血症。由于内毒素的作用,病人出现发热、无力等中毒症状,以后本菌随血液侵入脾、肝、骨髓等细胞内寄生,血流中细菌逐步消失,体温也逐渐消退。细菌在细胞内繁殖至一定程度时,再次进入血流又出现菌血症,体温再次上升,反复呈波浪热型。本菌多为细胞内寄生,治疗难于彻底,易转为慢性及反复发作,在全身各处引起迁徒性病变。

 

炭疽杆菌:炭疽杆菌属于需氧芽胞杆菌属,能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皮肤炭疽最常见,多发生于屠宰、制革或毛刷工人及饲养员。本菌由体表破损处进入体内,开始在入侵处形成水疖、水疱、脓疱、中央部呈黑色坏死,周围有浸润水肿、如不及时治疗,细菌可进一步侵入局部淋巴结或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死亡;纵隔障炭疽少见,由吸入病菌芽胞所致,多发生于皮毛工人,病死率高。病初似感冒,进而出现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可在2~3天内死于中毒性休克;肠炭疽由食入病兽肉制品所致,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并有胃肠道溃疡、出血及毒血症,发病后2~3日内死亡。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