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评价

职业卫生评价资质现场评审考试试题库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单位名称:                                 姓名:                    从事专业:                                      评分:

一、填空题

1.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应当阐明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之间的可比性,包括 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2.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

3.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 每一个月 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 每半年 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是缺氧或剧毒品,当浓度很高可危及生命时,则应选用 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等防护用具。《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标准》论文文献里有。

5.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 可行性论证 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报告。

6.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 通风换气量 和 车间内的气流组织 两个因素。

7. 最高容许浓度(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 窒息 或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

8.概括地说,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 化学因素 、 物理因素 和 生物因素 。

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组织验收。

10.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 15min ,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 4 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 于60min 。

11. 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时间应不少于 30日,最长不得超过 180 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12.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单位 应组织有关专家对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并对预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1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作用:一是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 技术支撑 ;二是为用人单位提供 技术服务 ;三是为劳动者提供 健康服务 。

14.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 最高容许浓度 三类。

15.袋式除尘器属于 过滤式 除尘器。

16.职业卫生三级预防原则的第一级预防是 病因预防(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17.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 工程预算 ,并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 , 同时施工 ,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18.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 粉尘 可导致尘肺病, 化学因素 可导致职业中毒, 噪声 可导致职业性耳聋。

19.在《工作场所化学物质容许浓度》备注栏中,标有“皮”及“G1”字样,“皮”指可因皮肤、黏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汽、液体和固体,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效应。 “G1”指 确认人类致癌物 。

2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工作环境和条件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 从业人员 的职业健康。

21、 生产经营单位 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22、.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23、排放污染物企业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区域的上风侧,符合防护距离要求。

24、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选择在易扩散污染物地段,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

25、高温车间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热源尽量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

26、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接触限值的 30% 。

27、夏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 1.2m ,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 4m 。如低于 4m 时,应采取防止 冷风吹向工作地点 的有效措施。

28、当工作地点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 综合防暑 措施。

29、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 最多的班组 人数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 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 计算。

30、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紧急救助站 或 有毒气体防护站 。

31、在空调工作场所,人均新风量为≥30m3/h。

32、脉冲噪声是指: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 ≤0.5s ,间隔时间 >1s , 声压有效值变化 ≥40dB(A)的噪声。

33、手传振动是指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的 机械振动 或 冲击 。

34、定点采样采样点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35、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36、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 台设置1个采样点

37、高温的测量:常年从事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从事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 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38、噪声的测量: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 。每个区域内,选择 2个测点,取平均值。

39、手传振动的测量,按照 生物动力学 坐标系,分别测量三个轴向振动的 频率计权加速度值 ,取 三个轴向中的最大值 作为被测工具或工件的手传振动值。

40、煤矿井下的主要支护方式有锚杆(锚锁)同喷支护 、 支架支护 、砌碹支护、工字钢支护和坑木支护。

4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 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42.假设某企业7名焊接岗位操作工能够确定是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在对其进行个体采样时,应选定 3 名操作工作为采样对象。在不能够确定是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应选定 6 名操作工作为采样对象。

43. 呼吸防护用品从设计上分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类。

44.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申请甲级资质的注册资金需 800 万元以上,固定资产 700万元以上,应有不少于 25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

45.短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 15min 的采样;长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在 1h 以上的采样。

46.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 红色 警示线,在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 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cm 处。

47. 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分为 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查五类。

48. 建设单位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49.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主要为 准备 阶段、 实施 阶段和报告编制及评审 阶段。

50.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乙级、丙级资质证书有效期均为 3 年。资质证书有效期满需要延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于期满前 3 个月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51.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设计单位、设计人应当对其编制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实用性 负责。

52.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 kPa和高于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53.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体、蒸气和气溶胶三种状态。

54.有泵型采样法根据采样方式不同,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

55.采集金属性烟尘首选微孔滤膜,称量法选用测尘滤膜,采集有机化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维滤纸。

56.冲击式吸收管法是利用空气样品中的颗粒以很大的速度冲击到盛有吸收液的管底部,因惯性作用被冲到管底上,再被吸收液洗下。因此必须使用3 L/min的采样流量。

57.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滤膜溶解涂片法、自然沉降法。

58.粉尘用于个体采样时,流量范围为1~5L/min;用于长时间采样时,连续运转时间应≥8h。

59.游离SiO2指结晶型的SiO2(即石英),测定方法有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法

60.计数符合下列条件的纤维:其长度大于5μm,宽度小于3μm,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1的石棉纤维。

二、判断题

1.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最高容许浓度的采样时间一般不低于15min。( × )

2.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可用微孔滤膜采集。( × )

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将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分为轻微、一般、严重。( × )

4.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10台设置1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2个采样点。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20米设置1个采样点。

( × )

5.事故性监测应监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为止。( × )

6.为保证车间内良好的通风和自然换气,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场所不宜过于狭窄,厂房的高度应不低于3.2m,人均面积不少于4.5m2,人均占有容积不小于15 m3为宜。( √ )

7.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 √ )

8.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 ( √ )

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 √ )

10.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共同承担。( × )

11.工业企业选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对因建设工程需要不能避开的,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 × )

12.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就可以。 ( × )

13.《职业病目录》中,尘肺指包含矽肺及金属尘肺在内的13种尘肺。 ( √ )

14.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物品作业。 ( √ )

15.GBZ2.2-2007中规定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作业,也适用于其他矿井下的采掘作业。 ( √ )

16.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 ( √ )

17.煤矿采煤司机及助手作业时粉尘采样点应布置在距工人操作处1.5m下风侧。( √ )

18.特殊高温作业,热辐射强度应小于700W/m2,室内气温不应超过26℃。 ( × )

19.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 )

20.某企业有男职工900人,其中管理人员80人,劳动者820人。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为长白班,劳动者工作制度实行四班三运转,则该企业最少应设置的厕所男蹲位数为14个。( × )

2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评价阶段应完成的工作是: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 × )

22.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 √ )

23.《告知卡》是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 )

24.粉尘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 ( √ )

25.煤矿井下凿岩工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3-6m的回风侧。( √ )

26.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滤膜溶解法和沉降法。( √ )

27.焦磷酸重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焦磷酸溶解硅酸盐时的温度不得超过200℃。( × )

2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 √ )

29.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应制定应对突发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 ( × )

30.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及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 √ )

31.噪声检测声级计的要求为:2型及以上,具有A计权及S档。 ( √ )

32.紫外线的测量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它暴露部位。( √ )

33.热加工厂房的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各翼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呈0-45度夹角。 ( × )

34.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一般分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一般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轻微的职业病危害项目。 ( × )

35.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 √ )

36.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

37.采石、石雕、水泥等粉尘危害行业的作业工人配戴一般卫生口罩就可有效防止尘肺病。(×)

38.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

3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40.用人单位不但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在离岗时也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

41.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

42.上岗前健康检查的对象不包括转岗到该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

4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规定了职业健康检查个体体检结论为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5种。( √ )

44.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义务按统计年度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时将汇总资料和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名单报告用人单位及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 )

45.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在体检工作结束30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 )

46.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三类。(×)

47.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医学观察的费用由本人承担。(× )

4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中要求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在岗期间检查的必检项目都应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检查项目。(×)

4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50.用人单位应选择并委托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51.用人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计划。(√)

52.炎热季节的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带来通风不良均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53.粉尘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存留时间长→被机体吸收的机会就越多。(√)

54.经皮肤吸收是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和主要的途径(×)

55.呈气体、蒸汽、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5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1小时/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57.虽然一些职业病治疗较为困难、甚至无法治疗,但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58.有害物质空气检测,检出限由方法和仪器决定,最低检出浓度由方法定量下限和样品采集体积决定。(√)

59.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可导致中毒性肝病和出血性膀胱炎。(× )

60.石棉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有矽结节和肺间质弥慢性纤维化。(× )

61.爆震性耳聋与噪声聋一样具有双耳对称的特点。( × )

62.职业性中暑是因为散热障碍,体温调节紊乱所致。( √ )

63.屏蔽高频电磁场辐射源时,选用的材料最好是铜材。( √ )

64.石棉纤维可以导致肺癌和胸膜间皮瘤,两者都属于法定职业性肿瘤。(√ )

65.矽肺患者合并肺癌时,肺癌与矽肺一样可认定为工伤。( × )

66.晚发型矽肺是患者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的矽肺,故不能认定为工伤。( × )

67.精确测量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即可准确反映机体的接触水平。(×)

68.日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6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是衡量车间空气污染程度的卫生标准,但它不是安全与否的绝对界限。( √ )

70.位移和速度是描述振动物理性质的最常用基本参量。( × )

71.棉尘病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中尘肺的一种。(× )

72.人体通过清除粉尘的各种功能,只有1%~3%的尘粒沉积在肺内。( √ )

73.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

74.采取通风的方法将逸散的毒物排出,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75.声级≥3dB(A)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30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

76.职业病诊断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凡是已经颁发国家诊断标准的职业病,在诊断时必须严格参照执行。(√)

77.职业病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是由医疗卫生单位负责组织实施,需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确切的职业病诊断以及必要的医学检查结果。(×)

78.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开始实施后,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要求由五名以上参加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

79.职业健康检查是医学筛选过程,通过健康评价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患者,达到预防为主和早期诊断的目的。(√)

80.我国政府自建国初期就明确了职业病患者享受工伤待遇,对于国家颁布的社会保险法规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仍未能康复的职业病患者,需要根据必要的医学检查结果进行致残程度鉴定。(√)

81.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况。(√)

82.按照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申请职业病诊断的劳动者如果不能提供职业史,诊断机构可不予受理。(×)

83.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

84.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85.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

三、选择题

1.采集空气中的铅烟采用( D )。

A、滤纸 B、过氯乙烯滤膜

C、玻璃纤维滤纸 D、微孔滤膜

2.空气中甲醇采用固体吸附剂为( A )。

A、活性碳 B、硅胶

C、GDX-101 D、401有机担体

3.气相色谱法通常采样用如下哪人指标作为定性指标( A )。

A、保留时间 B、调整保留时间

C、保留体积 D、调整保留体积

4.用短时间采样方法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锑、铬金属气溶胶。采集流量及时间应为( A )。

A、5L/min 流量采集15min B、10L/min 流量采集15min

C、15 L/min 流量采集15min D、100 L/min 流量采集15min

5.分析纯试剂瓶签的颜色为( A )。

A、金光红色 B、深绿色 C、中蓝色 D、黄色

6.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应为________,不允许使用________;在不缺氧,但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IDLH浓度的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可以是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但应适合该空气_________________。( B )

A、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

B、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

C、全面罩,半面罩,全面罩,开放式面罩,污染物浓度水平

D、全面罩,半面罩,半面罩,开放式面罩,性质

7.生产经营单位需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情况包括( B )。

A 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危害,且浓度超标

B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C 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

D 作业场所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8.毒物警报值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一般设置为( D )。

A 1/2MAC B 1/2PC-STEL C PC-TWA

D MAC、PC-STEL或超限倍数相对应的值

9.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 C )。

A 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 B 粉尘、毒物和噪声

C 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 D 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10.大宗原料、燃料仓库的布置应遵循什么原则( B )。

A 贮用分开 B贮用合一

C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 D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

11.低温作业是指( D )。

A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0℃ B作业场所平均气温≤1℃

C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3℃ D作业场所平均气温≤5℃

12.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其职业接触限值应采用( A )。

A MAC B PC-TWA C PC-STEL D 参考相应的毒理作用分析

13.产生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车间的事故排风吸风口应设在( A )。

A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不大于0.4m B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6m

C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7m D吸风口上缘紧贴顶棚

1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C )。

A 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

C 事故通风装置 D 密闭设施。

15. 选择类比工种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A.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

B.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

C.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

D.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

16.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够开展的技术服务有( ABCD )。

A.为建设项目提供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B.为建设项目提供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C.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D.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与防护用品的效果评价

17. 常用的隔热方法主要有(AB )

A.热绝缘 B.热屏挡

C.通风 D.局部降温

18. 类比企业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 ABCD)。

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及管理制度

B.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

C.职业健康监护

D.应急救援设施及预案

19. 下列( ABC )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必须由取得甲级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A.国务院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

B.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C.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

D.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目

20.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可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将处以(ABCD)

A.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

B.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C.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D.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21. 化学毒物的净化措施主要有(ABD )

A.燃烧法 B.冷凝法

C.掩埋法 D.吸附法

22.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 )

A.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从高到低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

B. 甲级资质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认可及颁发证书

C.乙级资质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可及颁发证书,并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D.丙级资质由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可及颁发证书,并直接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23.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A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职业病病名

2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职业健康检查由 B 批准的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体检机构)承担。

A、设区市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2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 A 对健康检查结果承担责任。

A、体检机构;

B、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C、职业健康检查相关医务人员。

3、为有效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每个健康监护体检项目应明确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是: 和 A 。

A、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症;

B、职业病、职业禁忌症;

C、职业禁忌症,其他疾病或异常;

D、职业病、疑似职业病。

4、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结论可分为几种? D

A、2种;B、3种;C、4种;D、5种。

5、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 C 并及时通知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A、劳动者本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B、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主管部门;

C、用人单位、劳动者本人。

13、制鞋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粘合剂中的挥发性物质 A

A、苯、甲苯、二甲苯;

B、正己烷、1、2-二氯乙烷;

C、甲醛、正己烷

14、接触高温作业工人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禁忌症是 C

A、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

B、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糖尿病;

C、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大面积皮肤疤痕;

16、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 D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17、电焊工人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D

A、有害气体;B、辐射;C粉尘;D、有害气体、辐射、粉尘、噪声;

18、三硝基甲苯(TNT)对机体的主要毒作用表现在哪几个系统。D

A.肝脏、血液、神经系统、消化系统

B.肝脏、血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C.肝脏、神经系统、眼晶状体、肾脏

D.肝脏、血液、神经系统、眼晶状体

19、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为 A 。

A、职业病危害;B、职业危害;C、职业危害因素;D、职业卫生危害

20、 B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B、职业病病人;C、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D、接触矽尘工人

21、劳动中过度精神(心理)紧张属于那一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B )

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2、生产性粉尘属于哪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A )

A、化学因素; 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

24、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主要与粉尘的那种特性有关( A )

A化学组成(游离SiO2含量)  B分散度  C溶解度 D形状与硬度 E荷电性

27、以下空气采样材料不属于采样滤料是( D )

A微孔滤膜 B 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C 过滤乙烯滤膜 D、活性炭管

28、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进行的检测属于( A )

A评价检测、B日常检测 C监督检测 D事故检测

29、不属于噪声控制技术措施的是( D )

A、控制噪声源 B、控制传播途径 C、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D、职业性健康检查

30、以下行业中生产性粉尘存在较多的行业是( A )

A、建材 B、机械、 C、化工 D、造纸

31、在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时,应当( A )

A、连续检测3天,其中包括浓度最高的一天,浓度最高的时段 B、检测一次,时间15分钟。 C、选择浓度最高的时段检测。

32、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毒物分级标准,以下分级正确的是( A )

A、极度危害、高度危害 中毒危害 轻度危害

B、极度危害、高度危害 中毒危害

C、高度危害 中毒危害 轻度危害

D、高毒物质 中毒物质 轻度物质

33、接触粉尘作业 ,呼吸防护用品选择最常见错误是选用( A )

A、纱布口罩 B、防尘口罩 C、防毒面具

34.下列那种不是尘肺( C )

A 煤工尘肺 B 石棉肺 C 棉尘病 D 铝尘肺 E 矽肺

35.可导致白血病的有机溶剂是 ( E )

A 正己烷 B 甲苯 C 三氯乙烯 D 二氯乙烷 E苯

36.以下哪种毒物中毒可导致溶血( A )

A 、砷化氢 B、氯气 C、汞 D、苯 E、磷化氢

49.长期接触下面哪种粉尘患有胸膜间皮瘤后可认定为工伤( D )

A 水泥粉尘 B 煤尘 C 石墨粉尘 D 石棉粉尘 E 云母粉尘

50..煤矿井下采煤工患有下面哪种疾病可以认定为工伤( E )

A 肺结核 B 肺癌 C 慢性支气管炎 D 特发性肺纤维化 E 尘肺

51.生产环境气象条件不包括( A )

A 气压 B 气湿 C 热辐射 D 气温

52.作业场所毒物浓度很高时最好选用( B )

A 过滤式防毒面具

B 隔离式防毒面具

C 防毒服

D 简易防毒口罩

53.对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B )

A 毒物的分子量

B 毒物的水溶性

C 毒物的血/气分配系数

D 毒物的脂溶性

54. 我国总结出的防尘 “八字”方针是( D )

A 革、水、防、风、护、治、教、查

B 革、水、密、风、护、管、封、查

C 革、水、密、保、护、管、教、查

D 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55.二氧化硅的种类及类型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哪一种致纤维化作用最强( D )

A 非结晶性二氧化硅

B 结合型二氧化硅

C 结晶型二氧化硅

D 游离型二氧化硅

56.长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一般在_____以上的采样。( B )

A 15min

B 1h

C 8h

D 12h

57.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学性窒息性气体的是( A )

A 硫化氢

B 氮氧化物

C 苯

D 氮气

5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要求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 A )

A 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B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D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59.粉尘的分散度是指( C )

A粉尘的分布距离

B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

C粉尘粒径大小(µ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

D粉尘的漂浮能力

6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 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 )

A生产活动

B职业活动

C劳动活动

D工作活动

62. 2002年,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发布《职业病目录》,确定我国法定职业病为 大类,115种。( C )

A 3

B 5

C 10

D 11

63.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危害与接触剂量(强度)有关,也就是说存在 关系。( D )

A剂量

B效应

C 对应

D剂量-效应

64.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诊断需要依据患者 、患者所在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学监测调查资料、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综合判定。( B )

A工作经历

B职业史

C生活史

D劳动史

65、职业性铅中毒仍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中毒,常见于铅矿的开采、烧结和精炼,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蓄电池制造,印刷业铸字和浇板,电缆包铅,自来水管道、食品罐头及电工仪表元件焊接,修、拆旧船、桥粱、建筑时的焊割等作业。国内以铅熔炼、 制造行业发生铅中毒的人数较多。( C )

A铅矿的开采

B印刷业铸字和浇板

C蓄电池

D建筑时的焊割

68.《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代替GB/T 16180 —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其标号为 。( C )

A GB/T 16180-2002

B GB/T 16180-2004

C GB/T 16180-2006

D GB/T 16180-2008

69.慢性汞中毒是系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汞蒸气所引起,主要临床特征有易兴奋症、 、口腔-牙龈炎。( B )

A 头晕、头痛

B震颤

C乏力

D贫血

70.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 日内,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C )

A 10

B 20

C 30

D 60

71.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是( B )

A 监视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B 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及职业禁忌症

C 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关系和危害程度

D 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72.用人单位在健康监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哪项是错误的( D )

A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检查

B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在岗期间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C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D用人单位可以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77.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进入人体( D )

A烟

B蒸汽

C雾

D粉尘、烟或蒸汽

85.以下属于窒息性气体的是( A )

A一氧化碳

B苯

C机磷农药

D盐酸

86.尘肺病诊断所必备的条件是( D )

A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

B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

C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D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87.应进行上岗前检查的是( D )

A 即将从事需要开展强制性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

B 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人员

C 因各种原因较长时期脱离工作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

D 以上都是

90.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接触时间不应超过 ,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 ,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 A )

A 15min、4次、60min

B 20min 、2次、30min

C 20min 、4次 、30min

D 15min 、4次 、30min

9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综合管理、分类治理的原则

B.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全面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C.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D.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分类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9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属于职业卫生法律

B.《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属于职业卫生行政法规

C.《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属于职业卫生行政规章

D.《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属于职业卫生规范性文件

93.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安全管理,依照( B )执行。

A.职业病防治法

B.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C.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D.安全生产法

94.用人单位( C )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A.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B.变动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变更工作内容

C.未在劳动合同中告知劳动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D.未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95.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C )应当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A.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B.卫生行政部门

C.用人单位

D.医疗卫生机构

96.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 B )。

A.消防设施

B.泄险区

C.隔离墙

D.救护设施

97.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应当符合( A )。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国际标准

98.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为接触( AD )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A.粉尘、放射性物质

B.工伤

C.不良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D.其它有毒、有害物质

E.噪声

99.职业健康检查包括(ABCD )的健康检查。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应急和离岗后的医学随访

100.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 ABCDE )。

A.劳动者的职业史

B.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C.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D.劳动者的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E.劳动者的既往史

101.职业健康检查完整的档案记录应包括(ABCDE )。

A.个体健康检查记录表格

B.个体相关检查结果记录

C.报告单

D.健康检查报告

E.给健康损害的劳动者个人出具检查报告书

102.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ABC )

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03.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ABCDE )

A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

B劳动中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C劳动强度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D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E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104.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包括(ABCDEF )

A化学组成  B分散度  C溶解度 D形状与硬度 E荷电性 F爆炸性

105.尘肺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 ABCDE )

A肺结核 B支气管炎 C肺炎 D肺气肿 E肺源性心脏病

106.气溶胶物质采样方法(ABC )

A滤料采样法 B冲击式吸收管法 C多空玻板吸收管法

107.化学性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 ABC )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最高容许浓度(MAC) C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108.职业中毒分类( ABC)

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109.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主题工程 ( ABC )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投入使用 D、同时预算

110.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因素。( ABC )

A化学物质

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

D微生物因素

111.职业中毒中,常见的重金属中毒有 、 、 等。( ACD )

A铅中毒

B镉中毒

C砷中毒

D汞中毒

112.《职业病目录》中确定我国法定职业病为10大类,具体指 、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ABC )

A尘肺

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C职业中毒

D化学因素所致职业病

113.我国规定的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有(ACDE )。

A.中暑

B.潜涵病

C.高原病

D.航空病

E.手臂振动病

114.粉尘采样的基本要求( ABCD )

A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

B应满足职业卫生评价对采样的要求

C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

D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115.定点采样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ABVD )

A 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

B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C 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D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116.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是( A B )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控制职业危害

D综合治理

117.粉尘定点采样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ABCD )

A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B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应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C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D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118.粉尘采样包括( ABCD )

A 定点采样

B 个体采样

C 短时间采样

D 长时间采样

119.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个体采样的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ABCD )

A劳动者数不足6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B劳动者数为7—9时,采样对象数为6

C劳动者数为10—14时,采样对象数为7

D劳动者数为15—26时,采样对象数为8

120.电焊作业可能引起的疾病主要有( ABCD )

A电焊工尘肺

B气管炎

C电光性眼炎

D皮肤病

121.下列噪声控制措施当中,从噪声的传播途径上着手,对噪声进行治理的有( ABD )

A房间内表面镶饰吸声材料

B建隔声间,使工人在隔声间内操作

C设法提高产生噪声的设备的加工精度

D高噪声设备加隔声罩

12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 ABC )

A现场调查法

B检查表法

C检测检验法

D类比法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ACD )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工会组织

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124.我国(ABCD)居世界首位

A、接触职业危害人数

B、职业病患者累积病例

C、职业病患者死亡人数

D、职业病患者新发病例数

125.国家对从事( BD )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A、有毒

B、高危粉尘

C、强酸、强碱

D、放射性

126.对( BCD ),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A、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设备

B、职业病防护设备

C、应急救援设施

D、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27.从事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有权在正式上岗前从用人单位获得的材料是( ABC )。

A.作业场所使用的有毒物品的特性,有害成分、预防措施、教育和培训资料

B.有毒物品的标鉴、标识及有关资料

C.有毒物品安全使用说明书

D.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128.用人单位发现确诊的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 ABC )报告。

A、卫生行政部门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D、卫生监督机构

129.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应当通过以下方式( ABCE )。

A.通过劳动合同告知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可能产生危害后果等内容

B.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内容

C.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D.在工作场所设置公告栏,公布所有劳动者健康检查结果等内容

E.定期公布作业场所有害因果的检测结果

130.无防护措施的生产性强噪声,对人体能产生多种不良影响,甚至形成噪声性疾病。下列属于噪声引起的不良影响有:( ABD )

A、噪声聋

B、暂时性听觉位移

C、过敏性疾病

D、头痛

131.对于化学物质的灼伤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正确的方法有:( ABD )

A、用清洁水冲洗创面半个小时左右

B、用清洁水冲洗后使用中和剂

C、直接用消毒纱布、干净手帕等包扎,以免细菌感染

D、快速送往医院

132.噪声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程度与(ABCD )有关。

A.噪声强度

B.暴露时间

C.个体因素

D.噪声的性质

E.厂房大小

133.职业性肿瘤不包括( BCD )。

A.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B. 氯乙烯所致肺癌

C. 氯甲醚所致肝血管肉瘤

D. 丁二烯所致淋巴瘤

E. 焦炉工人肺癌

134.活性碳管常用来采集空气中的(A )。

A、有机化合物 B、无机化合物 C、金属化合物 D、粉尘 E以上均不是

135.电焊车间中的铅在空气中主要以什么形态存在。( BD )

A、雾 B、烟 C、气溶胶 D、尘 E、蒸汽

136.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评价时,评价的内容应包括( ABCDE )

A、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有“LA”标志

B、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制度和发放标准

C、个人防护用品的配戴情况

D、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有安全卫生许可证号

E、个人防护用品的防护因素

137.关于热加工房,以下设计哪些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ABDE )

A、其纵轴应与当地全年主导风向相垂直

B、当条件受限制时,其纵轴与当地全年主导风向的夹角不得小于45度

C、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

D、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应高于1.2m

E、车间内发热设置相对于操作岗位应设计在夏季最小频率上风侧,车间天窗的下方

138.氩弧焊作业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ABC )

A、臭氧 B、一氧化氮 C、高频电磁场 D、工频电磁场 E、电离辐射

139.某耳塞为广州高利坚劳动用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其SNR值为28dB,某防尘口罩为3M公司产品,半面罩。工人工作时若能正确配戴,以下关于它们的防护效果叙述正确的是( A C )

A、耳塞的降噪效果为16.8dB,防尘口罩指定防护因数(APF)=10,即可将空气中粉尘浓度降低10倍。

B、耳塞的降噪效果为28dB,防尘口罩指定防护因数(APF)=100,即可将空气中粉尘浓度降低100倍。

C、耳塞的降噪效果为16.8dB,防尘口罩指定防护因数(APF)=100,即可将空气中粉尘浓度降低100倍。

D、耳塞的降噪效果为28dB,防护口罩指定防护因数(APF)=10,即可将空气中粉尘浓度降低10倍。

E、耳塞的降噪效果为16.8dB,防护口罩指定防护因数(APF)=100,即可将空气中粉尘浓度降低100倍。

140.通风除尘系统风道的设计计算中运用了以下哪些参数?( ABCDE )

A、风道有效截面积 B、控制风速 C、风量 D、平均风速 E、风道长度

四、名词解释

1.职业病危害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3.工作地点: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火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4.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以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极可能的健康影响。

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7.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8.最高容许浓度 (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9.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10.个体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11.定点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12.WBGT指数: 也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参量(经验指数)。分别测量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 (ta)三种参数,通过公式计算得到WBGT指数。

13.呼吸性粉尘: 是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集效率为50%,简称呼尘。

1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5. “三同时”原则: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6.工程控制技术措施:指应用工程技术的措施和手段(例如密闭、通风、冷却、隔离等),控制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降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容许的范围之内。

17.职业病目录:我国法定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①尘肺 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③职业中毒 ④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⑤生物因素所致疾病 ⑥职业性皮肤病 ⑦职业性眼病 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⑨职业性肿瘤 ⑩其他职业病。

18.噪声:从主观需要来讲,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可称之为噪声。从物理特性来讲,噪声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的杂乱组合。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

19.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

20.工程分析: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解项目所具有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和卫生防护水平,为剖析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时空分布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筛选主要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提供依据。

21.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调查主要包括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和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调查。

22.评价单元: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评价的要求,将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

23.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排除非技术人为因素的影响;遵循风险评估的原则,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应在生产满负荷和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遵循国家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

24.类比法: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2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做出综合评价。

26.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五、简答题

1.试描述车间卫生特征为2级的工业企业,浴室内盥洗器的设置原则及更/存衣室的设置原则。

(GBZ_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

(GBZT197-2007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3.请叙述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原则。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4.工业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节和形式是什么?

答;工业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节为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5.简述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答: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1、初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或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申请换证的;2、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况。

6. 简答排风罩的评价原则。

答:1、是否根据排风罩的设计原则,合理确定排风方式。能否有效控制生产岗位的粉尘及有害气体,排风方式是关键。一般来说“密”(尽可能密封)、“近”(靠近有害气体及粉尘的发生源)、“通”(要保证足够的排风量)、“顺”(排风罩与尘毒散发相适应)和“便”(方便操作)。2、是否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地确定控制风速和控制点的位置,并以此作为设计、计算通风量的依据。随着生产工艺和过程、排风方式和排出的有害气体及粉尘的种类不同,为了有效地控制粉尘及有害气体,就需要针对各种情况,确定合理的控制风速。一般情况下,粉尘的控制点为粉尘飞溅的最远点(或最不利点),有害气体的控制点即工作面边缘点。3、经实测判断排风量是否达到了应有的设计要求。

7.防毒技术措施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

答: 预防措施(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有毒高度物料、改革工艺、生产过程密闭化);治理措施(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净化措施(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个体防护措施。

8.简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编制内容?

答:1、 总论;2、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7、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8、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9、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10、结论;11、建议。

9. 简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等。

10.简述超限倍数的应用?如煤尘的PC-TWA为4mg/m3(总尘)和2.5mg/m3(呼尘),测得总尘和呼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分别为9mg/m3和5mg/m3,如何利用超限倍数评价?

答∶1、超限倍数的应用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视PC-TWA的大小)是PC-TWA的1.5-3倍;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

2、超限倍数评价

(1)总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分别为9mg/m3,超限倍数为9/4=2.5倍,大于超限倍数2,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2)总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分别为5mg/m3,等于超限倍数(呼尘),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11.简述粉尘防治的8字方针,其中主要的粉尘的防治措施是什么?

答:粉尘防治的8字方针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其中革∶即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水∶即湿式作业;密∶即密闭尘源; 风∶即通风除尘;护∶即个人防护;管∶即加强维护管理,建立各种制度;教∶即宣传教育;查∶即对职工进行身体检查和对生产场所防尘浓度进行检测。

主要的粉尘的防治措施: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含尘气体的净化。

1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有那些执业禁止规定?

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泄露服务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2)伪造、变造、转让或者租借资质证书;(3)超出资质证书业务范围从事技术服务活动;(4)出具虚假或者失实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5)转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6)擅自更改、简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程序和相关内容;(7)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故意贬低、诋毁其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专职技术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职业卫生技术机构从业。

13.简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

答: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主管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2、 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1)建设项目概况;(2)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3)生产工艺;(4)生产设备; (5)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6)有关设计图纸;(7) 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8) 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3、项目试运行情况。4、 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5、 职业卫生管理的各类资料。

14.通风管道的评价要点有哪些?

答:通风管道的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布置、走向等是否合理;管道设计风速、风量能否满足排风量及携带有害气体及粉尘在管道中运行的需要;对多个排风点的通风系统是否考虑到阻的平衡及各支管应有的通风量;实测的管道风速、风量是否达到了应有的设计要求。

15. 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答:1、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2、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3、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4、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16. 采样对象的选定

答:1、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2、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3、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

17.甲级机构规范执业倡议书的内容?

答:一、坚持遵纪守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卫生法律规范,做好职业卫生技术支撑,并自觉接受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二、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强化社会责任,大力宣传国家职业病防治方针、政策,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三、坚持诚实守信原则,依法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确保技术结论科学、客观、真实,对出具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四、坚持优质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坚持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恪尽职守,自觉维护行业形象和信誉。

六、坚持廉洁从业,恪守职业道德,承担保密义务,自觉抵制不正当的执业行为。

18.噪声测量的关键点?

答: 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传声器一般应戴防风罩,风速超过4级,应停止测量(实验表明,风速£3m/s时,戴风罩与否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风速达4、5m/s时,不戴风罩比戴风罩分别高7.5和16dB(C);0.5和3.5dB(A) 。因此风速>3m/s时,应戴风罩,风速超过5m/s时应停测)。

作业场所相对温度超过90%,应使用防潮传声器。

远离电磁场,避免干扰(可通过调整传声器指向排除)。

电池不能接反,用完后应取出。

装卸电容传声器,必须将电池关闭。

仪器应定期校准。

测量完毕应做好设备使用情况登记。

一般生产性噪声测量应在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大于80dB(A)时测量,低于78dB(A)不作为噪声作业。

19.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2)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

(3)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4)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5)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20.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单位是如何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

实验室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种做法:

(1)测定空白的批内标准差,计算出检测方法稳定的检出限;

(2)样品加标回收率:通过测定加标样品的回收率,以便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影响精密度,但能改变方法准确度的因素;

(3)标准的精密度实验:通过比较每个浓度的标准(气或溶液,不包括空白)的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检验标准配制操作及实验条件带来的误差;

(4)洗脱与解吸效率:通过高、中、低浓度洗脱与解吸效率实验,检查出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5)标准物质的使用:检查本实验室配制的标准(气或溶液)的可靠性,通过检测上一级实验室统一分发的质控样或考核标准,与本实验室配制的标准进行比较;

(6)建立控制图:用控制图不断地检验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便随时改正因时间造成的改变;

(7)质量控制空白样品的检测与评价。

六、计算题

1.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8h。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接触3小时;60 mg/m3,接触2小时;120 mg/m3,接触3小时。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答:(1)该工种劳动者每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

CTWA=(C1T1+C2T2+C3T3)/8=(300×3+60×2+120×3)÷8=172.5(mg/m3)

小于PC-TWA(200mg/m3)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符合要求。

2.某车间使用稀释剂,每小时消耗量为3kg。稀释剂的主要成分:二甲苯30%,乙酸乙酯50%,乙醇20%,计算车间空气符合卫生标准所需的最小风量。

序号中文名职业接触限值(mg/m3)

MACPC-TWAPC-STEL

1. 二甲苯-50100

2. 乙酸乙酯-200300

3. 乙醇---

答:根据计算公式L=M/YS-Y0;

其中∶L-换气量,m3/h;

M-有害物质产生量。Mg/h;

YS-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mg/m3;

Y0-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质的本底浓度,mg/m3。

二甲苯消耗量M为∶3×1000×1000×30%=900000mg;

乙酸乙酯消耗量M为∶3×1000×1000×50%=1500000mg;

根据生产实际,职业接触限值选取PC-TWA值,即YS(二甲苯)为50mg/m3,YS(乙酸乙酯)为200mg/m3,Y0≈0

L=900000/50-0+1500000/200-0=18000+7500=25500m3/h=25500/3600

=7.08 m3/s

因此,车间空气符合卫生标准的最小风量为7.08 m3/s。

3.某局部排风系统如下图所示,三个局部排风罩的结构完全相同。

已知系统总风量L=2m3/s,A点静压PAj=-100Pa;B点静压PBj=-150Pa;C点静压PCj=-100Pa。求各排风罩的排风量。

答:根据计算公式Q= ;

其中∶Q-排风罩的排风量,m3/h;

F-罩口连接管测定断面的面积,m2;

Pj –测定断面的静压,Pa;

ρ-管内气体的密度,kg/m3;

u-流量系数,只与排风罩的结构形状有关。

根据已知条件,FA=FB=FC;

得∶QA+QB+QC=2

QA=QC

因此∶QA=QC=0.62m3/h;

QB=0.76m3/h。

七、论述题

1.某硅酸盐水泥厂要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作为评价人员,在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准备阶段应完成什么工作?并叙述硅酸盐水泥厂的主要生产工艺环节及各环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答:在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①项目的立项文件,②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a,建设项目概况;b,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c,生产工艺;d,生产设备;e,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f,有关设计图纸;g,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h,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i,其他。③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硅酸盐水泥厂的主要生产工艺环节:原料运输,生料配料,生料磨,生料均化,窑尾喂料,预热,分解,煅烧,冷却,熟料贮存,水泥配料,水泥磨,选粉,水泥贮存,包装。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生料配料,粉尘、噪声;生料磨,粉尘、噪声;预热,粉尘、噪声、高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煅烧,粉尘、噪声、高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水泥配料,粉尘、噪声;水泥磨,粉尘、噪声;水泥输送,粉尘、噪声;包装,粉尘、噪声;袋装发货,粉尘;散装发货,粉尘。

2.一供热锅炉使用的燃料是煤,人工上煤。采用管道蒸汽供热,湿式捞渣机捞渣。锅炉用水采用工业盐一体化软水设备进行软化。锅炉烟气经湿式脱硫除尘(脱硫除尘使用生石灰)后由烟囱排入大气。请识别该供热锅炉工作场所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并阐述各工作场所应设置什么样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位置,应设置的应急救援设施?

答:1)在锅炉房工作的岗位受到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噪声。

人工上煤岗主要危害因素为:煤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

由于锅炉烟尘气经湿式捞渣机捞渣,所以除渣岗主要危害因素:噪声;

脱硫除尘岗主要危害因素:氧化钙;

巡检岗: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维修岗:噪声;

2)因为存在一氧化碳这类高毒物品,应设置红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锅炉房外缘不少于30cm处;

应在锅炉房进口处标有“禁止入内”的禁止标识;

应在锅炉房入口处和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注意粉尘”、“噪声有害”、“注意高温”等警告标识,“佩戴防毒面具”、“戴护耳器”“穿防护服”、“注意通风”、“戴防尘口罩”、“戴防护手套”等指令标识和“紧急出口”、“救援电话”等提示标识。

在锅炉附近的醒目位置设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在脱硫除尘区醒目位置设置氧化钙的《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3)在锅炉的人工上煤岗附近安装无机有毒气体检测仪,检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应配备救援用的空气呼吸器,防静电服或者棉布服;配备应急通风设施;在脱硫除尘区配备冲淋洗眼器。

3.某公司拟建年产5万辆轿车生产流水线,设有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该项目的原材料为钢板,主要辅助材料为涂料(主要成分为苯系物、溶剂汽油)、焊丝(主要含Mn、Cu等)等。其中冲压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备料(开卷落料)→冲压成型(各冲压线)→检验(专用检具)→入库。焊装车间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组合→焊接→补焊→检查→涂密封胶→车身调整。

(1)简述冲压车间和焊装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产生的环节。

(2)简述冲压车间和焊装车间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答∶(1)冲压车间和焊装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产生的环节

冲压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产生的环节

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噪声、振动。

②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环节∶冲床生产作业(备料、冲压成型)

焊装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产生的环节

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A、粉尘类∶电焊烟尘;B、化学物质类∶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苯系物、汽油;氮氧化物。C、物理因素∶高温、噪声。D、导致职业病眼病的危害因素∶紫外线。E、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苯。F、电离辐射。

②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环节∶A、组合、车身调整(噪声);B、焊接、补焊(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紫外线);C、涂密封胶(苯系物、汽油);D、检查(电离辐射)。

(2)冲压车间和焊装车间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冲压车间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①噪声控制

A、声源控制∶主要方法包括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产生噪声的设备安装时设置减振基础、噪声较大的设备设置消音装置等。

B、传播途径控制∶a、图布局合理。例如将高噪声车间与一般噪声较低的车间、生活区分开,以免互相干扰;对于特别强烈的噪声源,可设置在离厂比较远的地区,使噪声最大限度的随距离自然衰减。b、控制生产车间噪声。除选用低噪声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外,对于生产工艺设备的平面布置同样要采取“静闹分区”,防止互相影响,也可以把各车间同类型的噪声源如油压机等集中布置在一个油压机房内,这样不仅防止声源过于分散、扩大噪声污染面,而且也便于采取声学技术措施集中处理c、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上的土坡、树丛和草坪等。d、利用声源的指向性来控制噪声。

C、个体防护∶在声源和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了声学技术措施仍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就必须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个体防护用品,例如防声耳塞、防护耳罩、防声帽盔等。

②振动控制∶A、减少振源的激振强度。B、切断振动的传播途径或在传播途径上削弱振动。C、承受振动的建筑或设备可采取防振措施。

③高温控制∶A、减少热源的热作用,即隔热;B、大量排走热量;C、局部降温冷却。

④劳动过程控制∶A、劳动组织和制度及劳动作息制度应合理;B、劳动强度和生产定额应科学安排,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应相适应等。

⑤应充分考虑人机工效,尽可能消除,或减小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如视力紧张等。

⑥生产环境控制∶A、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的遮挡。B、厂房建筑或布局应合理,保证采光照明充足,通风顺畅等。C、避免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

焊装车间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①有毒化学物质控制∶A、化学毒物预防措施。a、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高毒的苯系列,是控制有毒物质危害的根本措施;b、改革工艺。尽量选择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物质的工艺;c、生产过程的密闭化,是防止有毒物质从生产过程中散发、外逸的关键;d、隔离操作。B、化学毒物治理措施。采取通风排毒措施。C、化学毒物净化措施。对排出的有毒气体应经过相应的净化装置,以达到环境保护排放标准。

②生产性粉尘控制∶A、尘源控制和隔离。将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焊接粉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使其扩散,从而能够使通风除尘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B、通风除尘系统。

③紫外线∶配戴焊接护目镜等个体防护用品。

④高温控制∶A、减少热源的热作用,即隔热;B、通风排走热量;C、局部降温冷却。

⑤劳动过程控制∶A、劳动组织和制度及劳动作息制度应合理;B、劳动强度和生产定额应科学安排,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应相适应等。

⑥应充分考虑人机工效,尽可能消除,或减小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如视力紧张等。

⑦生产环境控制∶A、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的遮挡。B、厂房建筑或布局应合理,保证采光照明充足,通风顺畅;有毒和无毒作业不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C、避免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