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健康

夏季应警惕毒蘑菇中毒

文章栏目:职业健康 来源:职业病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高温多雨季节,雨水充沛,网络舆情搜索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显示,近一周在四川巴中、中江、云南普洱、文山、德宏以及山东临沂、浙江金华、湖南郴州等许多地区陆续发生蘑菇中毒事件,造成数十人中毒、十余人死亡,由于目前毒蘑菇中毒仅构成事件后才按要求进行上报,因此实际发生的数字还远不止这些。

毒蘑菇是指对人或动物有毒的一类高等担子菌,常生长在树木多,有腐叶、潮湿且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我国已知毒蘑菇种类超过400种(包括可疑有毒蘑菇),我国毒蘑菇中毒以牛肝菌科和鹅膏科为主,高发省份包括云南、湖南、山东、广西、四川等省份。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常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常常存在于多种蘑菇之中。并且由于蘑菇中毒与烹调方法、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

毒蘑菇中毒症状极其复杂,目前根据中毒作用机制和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五型:

1. 胃肠炎型

潜伏期多为 10 分钟 ~2 小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预后较好,但严重中毒者可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 神经精神型

潜伏期一般10分钟~6小时,除出现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如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可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等症状。预后大多良好。

3. 肝脏损伤型

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 ~30 小时,少数在半小时内发病。早期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轻度中毒患者脏器损害不严重,直接进入恢复期。多数中毒患者在消化道症状后呈 1~2 天的“假愈期”,此时谷丙转氨酶已经升高,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有出血倾向,经积极治疗,约 2~3 周后渐趋恢复。少数病例呈爆发性经过,因肝性脑病、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少数病例有心律失常、少尿、尿闭等表现。

4.溶血型

潜伏期一般 6~12 小时,除消化道症状外,还可出现腰腹部疼痛、无力、深褐色尿、贫血、肝脾肿大等急性溶血症状,严重溶血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5. 光敏性皮炎型

潜伏期一般 24~48 小时,可出现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毒性成分可能为卟啉类光敏性物质,该型一般预后良好。

根据文献报道,有一些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与以上各型不尽相同,包括以急性肾脏损害、横纹肌溶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由于证据尚不充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毒蘑菇认识有很多误区,举例如下:

1. 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属剧毒蘑菇颜色则为灰色或白色。

2. 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大部分蘑菇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然而并非都可食用。有一些毒蘑菇的确喜生长在粪便,如盔孢伞和花褶伞属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是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生长在松林中。

3.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没有毒。

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如毒蘑菇中最毒的鹅膏毒素不能发生颜色反应。

4.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实际上,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颜色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有毒,而且还是美味食用菌。

5. 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毒蘑菇种类繁多,鉴别时专业人员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普通人仅靠经验难以准确鉴别蘑菇种类,区分毒蘑菇和无毒蘑菇。

发现毒蘑菇中毒后,首先应采取自救,既往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可在食后4小时内进行催吐。尽快到正规医院救治,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指、指导救治。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提示,近期夏季雨水增多,未来10天主要降雨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总降雨量一般有60~120毫米,部分地区150~18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200毫米。夏天正是蘑菇疯长之际,到目前为止对蘑菇中毒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因此,防治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随意采摘食用。 中毒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