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监管

职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发表时间:2013-04-16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伤害流行病学已成为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职业流行病学的原则与方法,同 样适用于职业性伤亡事故的调查研究。职业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可分为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

(一)描述性研究

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是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其中 最多的是利用现有的职业伤害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全国的或行业的职业伤害资 料可以揭示全国或某行业工作有关的伤害和死亡的种类、发生率和分布特征等,尤其 是死亡资料提供的信息比较完整可靠,通过描述和比较职业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 率的分布特征,识别高危人群和行业,为进一步研究职业伤害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提供 线索。

此外,也有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用电话、函件或面访等方式获取某一段时间 某一人群的职业伤害分布情况,如国外有人采用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调查,得到一定 时间内的有关伤亡情况。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获得的个人信息比现成资料更全面,并 且可根据研究者的目的和需要来设计调查内容。

(二)分析性研究

目前常用的分析性研究(analytic study)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和 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是流行病研究的经典设计之一,常用于研究相对固定的 暴露因素,不强调弄清事故发生瞬间的暴露情况,但是存在较大的回忆偏倚、错分偏 倚,对照与病例的可比性不强等缺点。例如,美国学者对1992年7月至1995年3月 间发生的叉式升降机和其他机动工业车辆的事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171例职业 伤害病人作为病例组,相应地以本厂工作的未发生职业伤害的工人为对照组,按1 : 3 的比例匹配,计算各种危险因素的OR值。结果表明,走道上的障碍物可以增加事故 的发生率,其OR值为1.89 (1.22?2. 86);而在交叉路口和阴暗的角落处增加照度 则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其OR值为0.33 (0.16?1.68)。有研究者曾用病例-对照 研究发现孩子小于6岁的母亲、既往有外伤史者、肥胖工人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度显 著升高,而工龄长短及年龄的影响不大;有学者发现接受陌生的工作任务、使用不熟 悉的生产工具、不足量睡眠时间都是职业伤害的可能危险因素。

日本学者对某县1973年4月7日至1993年4月1日期间参加健康保险的17 344名建筑工人的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以该县的年龄别死亡率作为比较标 准,计算了各种死因的标化死亡比(SMR)和比例死亡比(PMR)。结果表明,事故 和损伤效应的SMR和PMR均显著性升高。有学者以5600名51?61岁的老年工人 为前瞻性队列,并控制了职业、个体行业、搬举重物等混杂因素,研究职业伤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视力、听力较差和一般性残疾均增加了职业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各 自的 RR 值分别为 1.45 (0.94?2. 22)、1.35 (0. 95?1. 93)和 1. 58 (1.14?2. 19)。

有报道对3801名工人的职业伤害事故发生情况进行2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在控制 疲劳、睡眠、工作满意度、吸烟、受教育水平等可能混杂因素后,发现人机工效分值 高的和体重指数高的工人比人机工效分值低的和体重指数低的工人发生职业伤害事故 的危险性高4?6倍。

Maclure等设计了一种用于评价短暂暴露对急性发病事件影响的方法——病例- 交叉设计(case-crossover design)。该方法与病例-对照研究密切相关,但以病人自身作为自己的对照。通过询问病人发生伤害前一段短暂时间内的暴露情况,同时与该病 人未发病前同一短暂时间内的暴露情况相对比,可以确定引起伤害的危险因素。因为 该方法以患者自身为对照,所以避免了病例与对照某些特征上的不一致(如年龄、性 别、智力、遗传、社会经济因素等),而且该研究还可以减少样本量。尽管该设计仍 存在报告偏倚,但可以避免在时间上相对稳定的混杂因素(如性别、年龄等)的影 响。与传统的病例-对照设计相比,更适合于研究瞬时因素的病因学作用。这是因为 在病例_交叉设计中,被研究对象本人可以作为病例和对照的来源(在这里,病例不 再是单纯意义上患所研究疾病的个体,对照也不再是未患该研究疾病的个体),从而 消除了个人之间的混杂因素,较好地克服了对照组选择偏倚。病例-交叉设计要求所 研究的结果是突然发生的,且所研究的因素所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Sorock等应用 此方法对职业性手外伤的有关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不安全设备或工 具,操作方法失误,操作时分散注意力,工作任务进度紧等是手外伤发生的危险因 素,而工作时戴手套则可以降低手外伤的发生率。

此外,还有学者将各种设计方法联合起来形成了杂交设计(hybrid designs),例 如巢式病例对照设计(nested case~control design)、病例队列设计等。如可以在回顾 性队列研究中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ies),或在前瞻性队 列研究中进行巢式病例-交叉研究。有学者应用巢式病例-交叉研究,对巴西某钢铁公 司的致死性职业伤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环境中高温、噪声、粉尘和烟尘、 有毒气体和蒸汽、轮班、手工作业等是致死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

病例队列设计最大的优点是验证病因假设的能力较回顾性研究强,但是相对前瞻 性队列研究它有花费人力、物力较少等优点,主要用于研究一定时间内相对固定的可 疑危险因素,如某些人口统计学指标包括工种、工作经验、残疾、健康状况、体重、 生理生化指标;工作内容包括轮班制、作息时间、工作任务频度和数量、工作负荷; 环境因素包括采光、照明、温湿度、气温、粉尘、厂房大小、地面状况等。

分析性研究可以根据描述性研究所提供的线索,进一步确定危险因素。由于分析 性研究采用对照的方法,相对于描述性研究而言对判定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更具有说 服力。

(三)干预性研究

职业伤害事故的干预性研究(intervention study)主要用于事故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也可以用来验证病因假设。职业伤害干预研究可以分为工程学干预研究、行政 管理干预研究、个人干预研究和综合干预研究。

1. 工程学干预研究主要针对物理环境,对象主要是与急性创伤性伤害和工作 相关肌肉骨骼障碍相联系的工作环境(包括仪器、设备等),其主要对策是改良不良 的设备和作业环境。

2. 行政管理干预研究集中于工作管理程序和政策,主要是由针对工作实践和 政策的组织性策略组成。这种干预措施包括工人的参与管理,提高后勤服务,纠正劳 动负荷,控制计件工资比率,以及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等。

3. 个人干预研究主要是对工人的上岗选择、教育和培训及个人防护措施的应 用等。如工人的上岗选择计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心理因素和工作经 验等;教育和培训包括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上岗前培训、个人行为培训等;个人防 护措施的应用如评价安全带和安全眼镜等个人防护措施的应用等。

4. 综合性干预研究指前三种干预的不同结合。因为职业伤害是多因素的,故 其干预研究也多为综合性干预,如工程干预还需要有效的培训措施和对象的行为改变 与其相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