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栏目:职业卫生评价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以下是课件再要: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特点

有害物质种类多

已知和未知、形态及毒性、生产各环节

毒物浓度变化大

空间大小、通风状况、毒物产生源的数量和布局、操作方式及化合物本身理化特性

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不恒定

形态的变化、化合物的变化

气象条件及场所情况对样品采集的影响大

毒物采样体积、毒物在空气中的扩散状态

样品的特殊性

样品中的待测组分较多

样品待测物的浓度相差较大

样品中有未知成分或干扰物

样品量少

样品不能留样

样品的稳定期限较短

检测与评价工作质量评定要素

使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现行有效

机构质量控制系统运行正常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齐全

采集的样品代表性、真实性、完整性

样品定性、定量测定准确

反映用人单位真实情况

与劳动者健康检查结果密切相关

检测与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GBZ2-2007

GBZ159-2004

GBZ/T160

GBZ1-2010

等等

机构质量控制系统

质量手册

检测能力

程序性文件

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与国家标准方法之间的区别

作业指导书

相关表格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识别”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职业卫生工作的“灵魂”。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也是检查考核职业卫生工作者综合技术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职业卫生工作基本任务之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重点环节(1)

原辅材料

种类与数量

形态: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

理化特性:挥发性、熔点、沸点

储运:装卸、加料、出料

杂质:铅、砷、磷、硫、氨等

产地:煤炭、原油

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重点环节(2)

生产过程

生产原理:条件

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生产方式:

设备选型: 密闭性、自动化程度

工艺水平: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重点环节(3)

产品、副产品

种类、数量

形态

包装、储运

废品废物:废气、废渣、废液

物料平衡----去向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重点环节(4)

特殊环境

密闭空间

检维修作业

异常运转

粘胶剂常见危害成分

油漆常见危害成分

采集的样品代表性

采样对象的选择

采样点的选择

样品的数量及频次

采样时间

停留时间

接触浓度最高时间

企业生产情况

样品的定性、定量测定

定性是关键(例)

定量是基础

质控:质控样、质控图、回收率、平行样、空白等

是考量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责任与水平的主要指标

反映用人单位真实情况

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病防护设施

个人防护用品

企业的生产情况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综合评价

与劳动者健康检查结果密切相关

存在剂量与效应关系

采样点的设置尽可能覆盖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职业健康损害劳动者的岗位或工种。

根据劳动者的抱怨设置采样点。

检测与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1)

委托与受理

无委托协议

项目不受控

样品不受控

准备工作

资料的收集不全

不做现场调查或不细致

不制定检测和采样计划

采样仪器不校准

不做预实验

不做样品收集器的抽查及处理

不做解吸或洗脱效率试验

检测与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

现场工作

现场采样记录不完整

采样、检测方式、方法不按规范

采样时间不在浓度最高时段、采样时间太短

个体采样选择对象太少

毒物采样不做现场空白

样品的转移、包装、运输不符合要求

检测与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3)

实验室工作

不做方法确认

样品编号无唯一性、不与原始记录一致

无标准物质配置记录、无证标准物质

单标校正、标准系列不能涵盖样品浓度

测定过程不优化条件、没有质控

未知样品不处理

原始记录缺少必要的信息

检测与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4)

报告和资料归档

报告不能反映检测当日现场情况

不恰当的评价,无针对性的建议

计量单位及打印错误

归档不全或分别存档

课件下载地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