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监管

服装厂服装面料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26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经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认为中毒原因为吸入服装面料所挥发的化学混合气体。我市某服装公司于1992年2月10日发生一起混合毒物致42人中毒事故,调查结果如下。

1 发病经过

该公司自2月5日起承接来料加工无纺布广告衫任务。车间内的面料涂料挥发物不能及时排出,于2月10日至18日陆续有42名工人中毒入院治疗。

2 临床表现

42名中毒者中,缝纫工33人,检查工4人,包装工3人,其他工人2名。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视物模糊、胸闷气短、腹痛、四肢无力、皮肤瘙痒和皮疹等;其中3例X线胸片示小片状影,多数人呈肺纹理增强。经会诊,上述人员中1人诊断为急性化学混合气体中度中毒,11人诊断为轻度中毒,30人为吸入反应。入院后为上述X线胸片有小片状影者行皮质激素、抗生素和对症治疗,3至7天后片状影皆消失。

3 现场情况与病因调查

3.1 生产厂房与生产概况

该公司生产车间为新建砖混结构楼房,其第二、三层为缝纫车间,第四层为裁剪车间。缝纫工人共计276名,裁剪工人15名。工人每日工作约11小时,日均生产广告服6 500件。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备料→裁剪→缝纫→检查→包装。由于生产该批广告服时值冬季,为维持室内温度,车间除出入门可自然通风外,无其他通风通道。

3.2 服装面料及毒物分析

生产广告服所用面料为无纺布,面料表面的绿色涂层为蓝色酞箐铜和黄色偶氮颜料,成膜物为苯乙烯-丙烯酸脂共聚物。由于本调查时企业因工人中毒,已经停产多日,无法测定正常生产状态下车间空气毒物浓度。为此,采集库存面料的挥发气体,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用M-80色质联用仪进行毒物测定,样品中共检出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和二氯一氟甲烷等8种有机化合物,归属为卤代烃和芳香烃。

3.3 饮食卫生和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了该公司饮水和职工用餐情况,查阅了当地卫生部门的疫情记录,并对未接触广告服衣料的职工和中毒患者家属进行了查访。调查结果表明,可排除该公司工人发病与食物、饮水和传染病或流行病的关系。

4 讨论

本起服装生产工人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自觉症状,胸闷气短、视物模糊、四肢无力以及皮肤瘙痒和皮疹等。

根据库存面料的挥发气体进行定性测定,检出的8种有机化合物都具有神经毒作用,其毒作用与中毒人员的临床表现基本一致。初步确定导致中毒的毒物可能是面料表面涂料的挥发物。由于既往未见过类似报道,也缺乏作业环境中毒物浓度的检测数据,要确定发病的性质及其与生产广告服的关系,有很大难度。为此,建议在承接来料加工生产的投产前,查明所用原材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并提出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是必要的,以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