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采纳AIHA基于相似暴露群SEG风险评估模型

发表时间:2012-02-04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前言:本人其实看过很多风险评估的资料,都是蜻蜓点水的了解了一下。目前职业卫生风险评估是一个热点也是个难点。以下是本人摘录台湾专家对美国工业卫生协会AIHA的“A Strategy for Assessing and Manag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s”一书介绍的一小部分,供大伙参考。这块国内也有一些专家买了书籍,并且做了些研究工作,可能是未来国内暴露评估策略的原型。

摘录正文如下:

在过去传统的职业卫生,主要是运用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及经验,以认知(recognition)、评估(evaluation)、改善(control)三项技术,依序加以进行,其中评估作业环境危害最常用的方法即为作业环境测定,一般而言,环境测定可利用定点采样(如A测定、B 测定)及人员暴露采样两种方式执行,采样策略则主要是以能辨别作业场所内最大可能暴露群(最高风险群)为根据,将最大可能暴露群的侦测数据与容许浓度比较,若侦测值小于容许暴露浓度,代表厂内其它人员暴露应不致造成工作人员之健康危害,不需再进行测定,但若最高暴露群侦测值大于容许暴露浓度则必须依序再进行次高暴露群之测定,直到暴露浓度低于容许暴露浓度为止。针对工作环境复杂,无法分辨最高暴露群的工厂则必须以工作种类先加以粗分,定义出数个母群体,并以各母群体为侦测对象,利用随机采样的方式,采集固定的样品数(90% 信赖区间可涵盖全厂最高10% 暴露人员所需的样品)。此种监测策略虽具有简单清楚的逻辑,然而因过度简化,只有针对特别简单的作业场所才能完全适用。以一个简单的工厂为例,假设工厂内有3 位工作人员分三班进行工作,每周工作5 天,如此,一年约有780 个8 小时工作天(3 人总合),若针对此工厂采集10个样品,仅能涵盖10/780(约1.3%)的工作时数,若工作人员增为每班3 人,样品所涵盖的工作时数更降至0.5% 以下,以如此少数的样品要进行“职业暴露评估”可信度太低。增加样品以提升的可信度虽是可行的改进方法,但监测工作非常花钱,宝贵的资源应尽量用来进行环境的改善,不应全投注于监测。在经济效益的考虑下,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全厂区,全部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状况的了解应是现代工业卫生管理者无可避免的挑战与责任。尽管过去在传统职业暴露评估的做法是利用工安专业人员丰富的经验判断来评估厂内最高暴露族群(TOP10%)的暴露量,再利用测得的暴露量与容许暴露浓度相比较,来规划各种工业卫生计划。然而在实务上,这样的方式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原因之一,并不是每家工厂都有非常专业的工安人员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原因之二,针对新兴复杂多变的产业,其危害更不是三两下就容易鉴定出来,除此之外,这样的做法对厂内工安人员的经验传承及工厂历史数据的建立亦产生极大的问题,因此为了要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工业卫生管理者应更有系统、有效率的来执行职业暴露评估工作。了解厂内所有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day to day, year toyear)的暴露状况。有效改善不良的工作环境,并逐年增强对厂内未知状况的掌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美国工业卫生师协会(AIHA)暴露评估委员会于1998 年出版的“A Strategy for Assessing and Manag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s”一书提出了新的暴露评估策略:以相似暴露族群(SEG)取代过去的最高暴露群,运用划分相似暴露族群(Similar Exposure Groups)来掌握全厂所有人员的暴露情形,并藉由对各暴露群逐步进行测定后,运用统计方法确认测定结果具统计上之代表意义将各族群之暴露状况(Exposure Profile)与暴露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相比较,将暴露族群区分为可接受(<1/10 OEL),不可接受(>OEL)及不确定三类,将有限的资源尽量用于不可接受暴露族群环境改善及不确定性大的暴露族群暴露状况深入了解等工作项目。前述评估策略最有威力的要点是在于工作循环回路之应用,第一次环境评估工作执行后不确定状况或许占大多数,但因工作持续循环,第二次(3 个月或半年)暴露评估工作进行时可将重点专注于各项未知事务的评估,如此一来,工业卫生管理者可对工作场所内各种暴露危害逐一掌握及改善,确实达成保护工作人员健康的目的。

网友评论:

niosh原手册的策略是基于maximum risk employee原则确定监测对象,在1990年代到2000年代之间,由于人们对职业卫生数据的变异(within-workerbetween-worker)来源和分布规律认识的大幅提高,才有了基于Similar Exposure Groups分类原则确定监测对象的方法。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